摘要:在加拿大时间10月24日晚举行的多伦多中华电影节上,港区宁夏政协委员、香港知名导演高志森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他凭借卓越的跨界创作能力,荣膺“最佳跨媒体制作人大奖”;其2024年执导的电影《岭南功夫少年》特别推介版同样表现抢眼,连获“最佳电影主题曲奖”“最佳新人
10月28日,记者获悉,在加拿大时间10月24日晚举行的多伦多中华电影节上,港区宁夏政协委员、香港知名导演高志森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他凭借卓越的跨界创作能力,荣膺“最佳跨媒体制作人大奖”;其2024年执导的电影《岭南功夫少年》特别推介版同样表现抢眼,连获“最佳电影主题曲奖”“最佳新人奖”及压轴的“最佳电影奖”三项大奖,成为本届电影节最具话题性的获奖影片之一。
港区宁夏政协委员、香港知名导演高志森(左二)在多伦多中华电影节获最佳跨媒体制作人大奖。
站在领奖台上,高志森难掩内心的激动。这位从香港电影黄金时代走来的资深影人,以一贯的谦和姿态表示:“这个奖项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所有坚持用影像讲述中国故事的同仁。它证明,真诚的艺术创作能够跨越文化边界,打动世界各地的观众。”这番获奖感言,恰是他四十余年艺术生涯的最佳注脚。
回顾高志森的艺术之路,可谓香港影视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上世纪80年代,他以编剧身份踏入影坛,先后创作了《开心鬼》系列、《富贵逼人》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市井幽默和温暖的人文关怀,成为一代香港观众的银幕记忆。上世纪90年代转型导演后,他执导的《家有喜事》等影片进一步奠定了他在商业电影领域的地位。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保持着艺术探索的活力,将创作触角延伸至舞台剧、音乐剧、纪录片等多元领域,展现出令人瞩目的跨界能力。
高志森与拍摄团队在宁夏拍摄沙漠景色。
高志森与拍摄团队在中卫沙波头拍摄羊皮筏子。
除了在艺术领域的深耕外,高志森还怀抱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公共事务。在连续两届担任港区宁夏政协委员期间,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影像为桥梁,推动宁夏与香港两地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曾先后十余次深入宁夏各地进行考察采风,多次组织并参与纪录片拍摄项目,深入宁夏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用镜头记录宁夏的自然风光、民俗传统与发展变迁,助力“文旅+影视”模式的创新发展。
高志森拍摄团队走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了解宁夏葡萄酒酿造过程。
“第一次来到宁夏,我就被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震撼。”高志森回忆道,“作为电影人,我深知影像的力量。我希望能通过镜头,让更多香港同胞和国际社会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一系列以宁夏为主题的纪录片和影视项目陆续启动。其中,《世界看宁夏》系列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和深刻的文化洞察,在海外媒体广泛传播,成为推动宁夏文化旅游的重要视觉名片。高志森认为,纪录片作为真实生活的视觉表达,具有独特的文化感召力,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推动中国文化与时代风貌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他通过镜头,将宁夏的历史故事与文化魅力传递给香港及国际观众,也为两地在文化创意、青年交流等方面搭建了新的合作平台。
《世界看宁夏》系列纪录片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获奖推介版影片《岭南功夫少年》虽以岭南文化为叙事背景,但影片所传递的文化传承精神与时代气息,与高志森推动宁港文化交流的理念不谋而合。影片中少年成长与功夫传承的故事,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韧性与活力,也呼应了高志森多年来致力于用影像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化互鉴的初心。
如今,年过花甲的高志森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面对殊荣,他显得平静而笃定,将这次获奖视为新的起点。“电影是世界的语言,文化是沟通的桥梁。未来,我将继续用好镜头这支‘笔’,书写更多动人的中国故事,让宁夏的塞上风光、香港的都市风情,以及中华大地的万千气象,通过影像走向世界。”
编辑:马晓婷
校对:张锦倩
复审:瞿玩东
终审:王 芳
来源:华兴时报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