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演员相继被曝低片酬演戏,电影圈明星片酬降了吗?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21:29 2

摘要:一则是卖了2.4亿票房的《震耳欲聋》被曝成本仅为3000万,可能是国庆档里唯一盈利的片子。不止业内人,很多网友都表示对《震耳欲聋》的成本感到震惊。可见,主演檀健次是以相当低的片酬出演该片,应该是远低于他的剧集片酬。

时光编辑部 |予臻

探寻电影背后的谜题。

近来,平平无奇的电影市场里,冷不伶仃曝出了两个备受业内关注的消息。

一则是卖了2.4亿票房的《震耳欲聋》被曝成本仅为3000万,可能是国庆档里唯一盈利的片子。不止业内人,很多网友都表示对《震耳欲聋》的成本感到震惊。可见,主演檀健次是以相当低的片酬出演该片,应该是远低于他的剧集片酬。

二则是英皇制片人梁琳在金鸡创投特训活动中透露,王俊凯几乎零片酬出演《刺猬》。她的此番言论是为了鼓舞创作者写出好本子打动明星,但却让很多人恍然大悟:原来这部卖了1.4亿票房、被认为血赔的电影,竟然也没赔钱?

结合两则消息来看,这届“流量明星”的片酬打破了外界对其刻板印象,明星的片酬结构变了吗?

还记得十年前,以“归国四子”为代表的初代流量明星进军电影圈,被曝片酬上亿。虽然现在市场环境变了,电影投资逐渐趋于冷静,但仍然时有明星被曝出大几千万片酬的情况。

比如2023年,《红毯先生》制作方欢喜传媒曾发布通函披露摄制经费2.6亿的明细,宁浩的导演费为2460万、包含刘德华在内的主角费为6070万。

众所周知,以目前票房市场情况来反推,电影上游制作已经到了一个需要“控制成本”的阶段了。流量演员以低片酬出演的小项目赚钱,似乎也向行业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组什么样的演员局、搭什么样的项目盘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为此,时光君采访了三位业内制片人,聊聊当前电影行业的片酬变化。

流量与中小成本,怎样互惠?

“演员是看项目要片酬的。”制片人徐哥透露,演员会根据不同的项目要出不同的片酬。

首先,他们会根据项目的预算来定片酬。如果一个项目预算很高,剑指春节档,那么演员开出的片酬会很高。如果一个项目预算不高,那么演员开出的片酬则不高。

制片人孤月透露,某位有流量的一线男演员,出演某部温情片的片酬并不高,电影总成本控制在1亿左右,最后实现了大幅盈利。而这位一线男演员在某部春节档电影的片酬则高达五千万以上,电影总成本则高达好几亿,最后也实现了大幅盈利。

其次,他们会视剧本情况而定。演员如果喜欢一个剧本,自己特别想要出演,则会酌情降低片酬。近期,制片人小圆正在洽谈某位一线喜剧演员,对方表示很喜欢剧本,愿意把片酬降到千万以下出演小成本片。

最后,他们会看项目是否匹配自己的诉求。近些年,电影投资冷静之后,从偶像圈、剧集圈来电影圈拍戏的演员,与上一代流量演员不同,大多不是奔着赚钱目的而来,而是奔着转型或冲奖目的而来。

所以这也给了电影圈一个赚钱的组局方式——用有很大演技展现空间的文艺或是现实题材片,邀请有转型诉求的流量演员。赚的是演员低片酬与演员粉丝冲票房基本盘的差价,以演员几百万片酬+小几千万的制作成本,换回过亿的票房就能盈利。

今年,赵丽颖出演《向阳·花》、檀健次出演《震耳欲聋》等,应该都是在这种组局逻辑下运转出来的。

这两年,赵丽颖的冲奖诉求明显,挑战了很多不同于以往的角色,在电视剧领域已经斩获飞天奖和金鹰奖,在电影领域还颗粒无收;而檀健次今年通过剧集《猎罪图鉴2》再度收获人气,今年新增代言数量超过10个。在这种情况下,他来电影圈演戏,并没有接爱情片,而是改接现实题材片,可见其转型诉求也很明显。

总的来说,邀流量演员参与小项目盈利可能性更大,邀流量演员参与大项目则风险更高。制片人小圆透露,某一线流量演员以五千万左右片酬参与热门档期电影,虽然其粉丝创造了很高的预售成绩,但因为成本太高,最终造成了大幅亏损。

时局变了,电影片酬降了吗?

“现在有一些经纪人主动告诉我,他们合作的导演、演员等片酬,都降价了。但询问过具体价格之后,我认为还不够。”徐哥解释说,他认识其中某位,知道其没成名前的价格,后面又涨了多少钱。现在降20%,算降了很多钱了。

“但以目前的行业状况,我认为他并没有降到一个合理的价格。比方说,如果一个演员在经济上行期的价格是1000万,现在打九折,是900万。但实际上合理的价格,应该是打五折,半价500万。”

要谈合理的价格之前,先要了解一下电影的片酬体系情况。电影片酬相对于电视剧片酬,浮动更大,差价更大,更加不透明。

2018年以前,电视剧、电影行业的片酬处在”野蛮生长“的阶段。2018年,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等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治理。

影视行业的片酬开始从高点回落。但电视剧行业控制片酬回落的速度,是比电影快的。2022年,长视频提出降本增效的概念后,演员片酬进行新一轮降价。严格执行演员片酬不超过总成本40%,主要演员片酬不超过70%。

加上,长视频对一部剧的总成本进行了控制与限额。某制片公司制片人小浩透露,现在头部大项目的成本也很少超过2亿。于是,主要演员一部戏的片酬被限制在5000万以下,如果男女主都是一线,分别只能拿两三千万。

但电影行业的片酬回落情况,却没个定准。因为电影行业的出资方,不是统一的行动者。剧集行业的出资方,主要是三家视频平台,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关键时刻,他们是可以共同行动的。

比如,2018年联合声明抵制天价片酬;2021年联合影视公司共同向短视频维权。2022年开始的降本增效,也是三家不谋而合的行动。

电影行业里,每个制作公司接触到演员片酬情况,都是不同的。“电影行业没有行业均价一说,我们没办法像康师傅一样,有一个统一零售价。所有的价都是看人而谈的,有的时候还看关系远近。”孤月说,关系远的演员报价可能会比关系近的、同等咖位的演员报价高出好几倍。

“相对来说,剧集行业是有可以有市场定价。”徐哥举例说,长视频自制剧的剧组,对各个工种的价格是有严格定价。比如,录音师一天就1000块。如果导演认为1000块找不到好的录音师,想要找个一天1500块的录音师,是不被允许的。

什么样的片酬才合理?

剧集行业在控制演员成本的时候,采用了片酬+商务分成的合作模式。即演员会以一个较低的价格和长视频平台谈合作。平台给到演员几部重要大戏,演员有了几部大戏的戏约,便算是“待爆”的流量演员。然后,会去和品牌谈“贷款”拿商务代言,最终商务的收入又会和平台有一个分成。

小圆透露,某长视频平台到电影行业做电影,也在采取定价模式。一个平台的电影制片人想要通过平台立项,必须要低于现在爆出来的电影市场价。比如说,《震耳欲聋》是三千万成本做出来的,他们会要求类似的项目要两千五百万过会。

即使这样定价很机械,但在电影项目难找钱的情况下,这一模式能给到一些资历不深、新人与新公司机会。除了长视频外,电影行业的其他公司大多没什么定价标准,都是根据市场情况而定。

徐哥说,如果有演员主演的电影,票房节节攀升,他本人处在一个事业上升期,他会坚持自己的高价片酬,也会有资方为他的高价买单。如果有演员主演的电影,票房越来越低,连着扑了很多部电影,他也会自主降下自己的片酬。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开机数量下降。有些演员很久没接到戏了,为了养活自己的团队,他也会主动降价。”徐哥说,电视剧行业已经经历过这种情况了,电影行业可能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因为电影行业很难像电视剧行业一样限成本上限,因为上限都是根据群众买单票房高低来定的,谁也说不准。而一部电视剧无论播好播差,都是平台买单,平台自然可以说了算。

小圆透露,其实现在有些演员正在尝试采取“低片酬+票房分成”模式。此前2018年左右,也有很多演员采取这一模式,但那时候的“低片酬”,是千万级别的片酬+票房分成,现在的“低片酬”,是低于千万的片酬+票房分成。

演员前期少拿一点,与制作方、投资方风险共担。票房赔了,制作方、投资方可以比之前少赔一点,有回血的余地;票房赚了,演员能够与制作方、投资方一起赚更多的钱。

“片酬+票房分成”,或许是当前电影行业控制成本、减少风险的一个解法。无论如何,电影行业的薪酬回落不会是一蹴而就,薪酬体系会有变得更健康那一天,只是需要时间。

来源:Mtime时光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