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狂怒沙暴》2017年立项,五亿五千万砸进去,拍完发现没人看。
成龙的新片还没进影院,片方已经把底牌亮在了流媒体上。
《狂怒沙暴》2017年立项,五亿五千万砸进去,拍完发现没人看。
国外上映一年,全球票房一千五百万人民币,连片酬都回不来。
2023年直接卖给奈飞,等于承认这片子在国际市场没活路。
现在突然说要回国内院线,不是因为电影变好了,是因为唐德影视快没钱了。
他们手里还有《赢天下》这部五亿的电视剧,播了没人看,现在连房租都快交不起。
两部片子亏了十亿以上,公司账上只剩一堆合同和一张成龙的名片。
他们不是在推电影,是在赌成龙还剩多少号召力。
日本那边《捕风追影》刚定档,片方就急着拿它当跳板,想借点热度把《狂怒沙暴》抬进影院。
可日本市场对成龙的热,是建立在《九龙城寨》那种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口碑上,不是靠老片子重播。
《捕风追影》要是真火了,那说明观众还买动作片的账,可《狂怒沙暴》连动作都拍得像在搭积木,特效抠图能看出来是哪年做的,连后期都没改。
观众不是傻子,他们知道什么叫真功夫,什么叫贴图。
你拿七年前的片子,拿一个连史泰龙都不要的剧本,指望靠成龙的名字让观众掏钱,这不是卖电影,是卖回忆。
唐德影视的算盘打得响。
他们知道现在没人愿意投新片,投资人怕亏,院线怕排片,观众怕踩雷。
那怎么办?
把积压的烂片翻出来,贴上“成龙”两个字,当成救命稻草。
他们不指望票房大爆,只要能卖三千万,就能少赔一点。
可问题是,奈飞早就在全球上线了,家里有网的,早就在手机上看完。
你还想让老人小孩再花钱进影院?
他们不是不爱国,是不想为一张过期的票多花三十块。
你把电影放到流媒体,再回来搞院线,等于在超市把过期的牛奶贴上“限时特惠”,还说“这是进口的”。
没人信。
你看看《猎狐行动》《风林火山》,哪一部不是压了几年,最后悄无声息?
这些片子的共同点是什么?
不是没明星,不是没预算,是没故事。
《狂怒沙暴》号称成龙版《战狼》,可《战狼2》为什么火?
因为观众看得出来,那不是在演戏,是在拼命。
吴京自己跳海、扛火箭筒、真炸坦克,观众信了。
《狂怒沙暴》呢?
成龙70岁了,动作戏还能打,但打完之后,镜头一转,全是绿幕。
你能看出哪一枪是真打,哪一枪是电脑加的?
观众不看特效,他们看的是诚意。
你拿七年前的剧本,七年前的特效,七年前的团队,指望现在观众给你掌声,这不叫翻盘,这叫撞大运。
唐德不是不知道这片子烂,他们比谁都清楚。
但他们没别的选择。
他们不是电影公司,是债务公司。
五亿拍电视剧,五亿拍电影,全是借的钱。
现在债主上门,他们只能把最后一点资产——成龙的名号——拿出来抵押。
他们想用一个老人的名声,去换一个活命的机会。
可市场不认人情,只认价值。
你拿一个七年前的旧货,还说是新品,观众不会感动,只会觉得被当傻子。
你见过哪个公司,把自家电影卖给了奈飞,还敢再拉回院线?
这不是策略,是 desperation。
他们不是在做电影,是在填坑。
可坑越填越深,越填越没底。
你拿《战狼2》比,人家是真枪实弹,你拿的是PPT;你拿《九龙城寨》比,人家是新团队、新剧本、新血,你拿的是陈年老账。
观众不是不爱国,是不想为虚假的热血买单。
唐德想靠成龙翻身,可成龙能救的,只有他自己。
他还能打,还能跳,还能在片场摔断骨头不喊疼。
但他救不了一个连剧本都懒得改的公司,救不了一个连特效都舍不得重做的团队,救不了一个已经把观众信任用光的商业模式。
你真以为,一个70岁的老人,还能扛起一家破产公司的未来?
还是说,我们早就习惯了,把最后的尊严,压在一个人的背上,然后心安理得地转身离开?
来源:进取奶酪e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