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遇冷,金字招牌砸了,新片口碑背后藏着哪些秘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12:19 1

摘要:《火种》票房不到60万,不是观众不爱国,是电影太不会讲人话了。

《火种》票房不到60万,不是观众不爱国,是电影太不会讲人话了。

你见过连场次都排不上的主旋律电影吗?

《火种》和《茯战》现在全国好多影院连影厅门都懒得开,上座率低到连保洁阿姨都比观众多。

不是大家不爱看英雄,是这些片子还活在十年前——一群演员面无表情念稿子,背景音乐一响就流泪,台词全是“为了祖国”“牺牲奉献”,可你连主角为啥要牺牲都说不清楚。

观众不是不买账,是早就不吃这套了。

去年《长津湖》还能靠情怀撑,今年17部主旋律,12部票房破不了亿。

年轻人不是不爱看,是看多了“假大空”。

豆瓣上一条热评说得好:“我愿意为真实的故事哭,但不想为PPT式电影鼓掌。

真正让人记住的,从来不是口号,是细节。

《守岛人》为什么能火?

因为王继才不是神,他半夜蹲在岛上啃冷馒头,老婆来看他,俩人一句话没说,就抱在一起哭。

那种沉默,比喊一百遍“坚守”都有力。

现在连中影都开始改了,《红海行动2》不拍打仗了,改拍维和部队救孩子。

这不叫妥协,这叫醒过来了。

观众要的不是英雄纪念碑,是活生生的人。

你能拍出一个战士在战壕里偷偷给女儿发语音:“爸爸可能回不去了,但你别怕,你笑起来像妈妈”——这种戏,谁不看?

韩国的《首尔之春》能火,不是因为它讲政变,是因为它拍出了权力游戏里,一个普通军官的恐惧和犹豫。

我们不是缺题材,是缺胆子。

不敢拍真实的人,不敢让英雄有弱点,不敢让故事有喘气的空间。

电影不是宣传册,别把观众当小学生。

你拍得像新闻联播,人家就拿手机刷短视频;你拍得像真人秀,人家反而愿意掏钱进影院。

现在国家拨了两亿扶持青年导演,这是好事。

但别光给钱,得给空间。

别再让老导演用老方法拍新故事了。

让90后、00后去拍,他们知道怎么让年轻人点头,而不是刷走。

别再说“主旋律必须严肃”了。

严肃不是板着脸,是心里有火,嘴上不说。

真正的爱国,不是喊口号,是你愿意为一个普通人的选择,多坐十分钟。

《火种》死了,不是因为题材过时,是因为没人愿意再讲一个没人信的故事。

观众不是不爱英雄,是厌倦了被当傻子哄。

来源:李总的小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