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最大的档期是春节档,其次是暑期档和国庆档,但今年的暑假档相当给力,而国庆档期算是创新低了。
几度秋雨几度凉,马上进入11月了,熟悉电影行业的人都知道,正式进入到淡季。
每年最大的档期是春节档,其次是暑期档和国庆档,但今年的暑假档相当给力,而国庆档期算是创新低了。
虽然7天票房超过去年,但是国庆档期最高票房只有《志愿军》的6亿,甚至比不上上映了一个多月的《731》。
上周末也如期上映了好几部作品,但是好莱坞大作只有一部《偷天盗日》,而三部国产片的票房基本上都在小几百万徘徊。
电影《带你回家》141万,电影《下一个台风》355万......
当然了,陈坤的电影紧跟着舒淇的电影,一起撤档就不说了,预售仅3.5万,也算是砸穿了票房底盘了。
不过,还有一部小成本的剧情片,在上映之后也是和前几部电影一样的命运,那就是黄晓明主演的电影《阳光俱乐部》。
光看名字,大家也知道是一部喜剧了,和其他几部看着“苦大仇深”的电影比起来,这一部电影看起来还算是“阳光”。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已经到了40岁,但智商仍旧停留在孩童时期的人,由黄晓明扮演,他和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
但妈妈突患重病,作为医生的哥哥一心想着救助自己的妈妈,而男主却选择了另外一条截然不同的救母之路。
看起来有点喜剧,也有点亲情的元素。
该片还入围了上海电影节的金爵奖,黄晓明还凭借了这一部戏拿下了影帝,可见,业内对于晓明哥的表演还算是认可的。
但该片的问题是相当多的,比如该片在表现人物的生存现状时,选择了一种较为“曲高和寡”的方式,缺乏了最为基本的真实和接地气的表达。
举个例子给大家吧,一般现实中的妈妈住院,大家最为关心的当然是怎么救助,怎么减轻妈妈的痛苦,怎样住院报销等等,这才是最基本的问题。
然而,编剧和导演的表现方式并不高明,他安排片子中的妈妈听着高端音乐,黄晓明的角色更多的是在励志鸡汤中打转。
这是真实的世界吗?好像是走出了地球。
大家关心的问题表现得相当浮夸和虚幻。
大家之所以喜欢《我不是药神》,不就是因为电影触动了大家内心深处最为关心的“买药难”的问题吗?
但《阳光俱乐部》给我的感觉,是相当浮夸和潦草的,完成度也很低。
看看电影的票房吧,好家伙,3天仅收了400多万,还不足500万的票房成绩,预测总成绩也只有800多万。
该片在上映前几天,还开启了点映的模式,很显然,片方对于自己的片子还是很自信的。
也很可惜黄晓明了,去年的一部《戴假发的人》,他减肥了20斤,把自己折磨成了皮包骨,但是票房只有420万。
黄晓明还在路演现场,流着泪给大家鞠躬致歉。
到了今年,这一部《阳光俱乐部》,晓明哥又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开始了大增肥,把自己吃胖了30斤。
看看电影中的形象吧,简直和以前判若两人。
但是现在看来,30斤肉是白增了啊,浮夸、云里雾里的叙事,但很难和观众们共情啊,晓明哥可“长个心”吧。
来源:史塔克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