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影评|《创:战神》: 伪装成“无常代码”的无限代码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7 14:03 1

摘要:由美国迪士尼公司出品的电影《创:战神》(Tron: Ares)是“创”系列IP的第三部电影。该系列第一部电影《电子世界争霸战》(Tron,1982)在八十年代上映时,是影史第一部正面呈现赛博空间的电影,影片在80年代就开始尝试探索赛博空间存在物与人类的互动可能

潮新闻客户端 张杨思颉

《创:战神》海报

由美国迪士尼公司出品的电影《创:战神》(Tron: Ares)是“创”系列IP的第三部电影。该系列第一部电影《电子世界争霸战》(Tron,1982)在八十年代上映时,是影史第一部正面呈现赛博空间的电影,影片在80年代就开始尝试探索赛博空间存在物与人类的互动可能,尽管特效以今天的视角来看颇为简陋,但反而具有一种八十年代特有的“电子”感。这部影片深度影响了后世的《黑客帝国》等作品。2010年上映的《创:战纪》(Tron: Legacy,2010)是跟风09年《阿凡达》热潮的3D特效大片,故事主角是第一部男主角的儿子,故事延续了第一部探索的主题,尽管谈不上成功。

《创:战神》剧照

而刚刚上映的这部《创:战神》虽然沿用了前两部电影的世界观设定,但其实主要角色已经与两部前作没有太大的关联。简单地说,在故事发生的世界中,分别有一家蓝色的好科技公司(第一部电影主人公服务的企业)和一家红色的坏科技公司(由第一部电影中窃取主角科研成果的反派建立)。双方都在探索让赛博空间虚拟造物进入现实的可能。只不过好公司试图用这项技术改善生态、提供资源,造福全人类,而坏公司试图用这项技术制造和生产武器。按照电影的设定,两家公司面临共同的困境,把赛博造物引入现实后,这些被实体化的赛博存在只能持存不超过30分钟,之后便会自行崩解。好公司的女掌门人不断搜集材料,最终在系列前作主角的研究成果中找到所谓“无限(permanent)代码”,让进入现实的赛博实体突破了30分钟存在限制。而坏公司掌门人则试图把这项成果据为己有,遂将自己在赛博世界中设计的主控程序MCP“战神”传送到现实,让它执行抢夺“无限代码”的任务。然而,“战神”有一次在进入现实的30分钟里,被雨水浸湿,产生了自我意识,摆脱坏公司掌门人的控制,协助女主角(即好公司的掌门人)击败了来自现实和赛博空间的反派。

整部《创:战神》就是红光与蓝光的对撞

根据电影的设定,让赛博空间造物能在现实持存的关键恰恰是接受现实存在不可以被目的论指导下的理性设计完全控制。换言之,起作用的恰恰是偶然性,不是“无限代码”而是“无常(impermanent)代码”。在《创:战神》中,恰恰是“战神”与雨滴的偶然相遇,让他摆脱了被反派资本家控制的命运。

影片中的反派资本家

然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创:战神》是一部自己反对自己的电影。尽管抛出一个虚拟世界侵入现实世界的有趣设定,但编导团队并么有在任何意义上尝试探索虚拟和现实的关系。编剧无非是给一个模板化的剧本套上了时代流行议题的外壳。在电影中,互相对立两家公司都被设定了具体的名称和历史。然而,这些被设定出的名称与历史是空洞的,仅仅是设定,而影片的故事与这些设定关系不大。一切角色都非黑即白,一切冲突都以二元对立的形式展开。在剧情走向、角色塑造、情感表达上,《创:战神》没有展现出任何特色,观众能看到的只是一堆经典类型片套路的排列组合。视听层面《创:战神》也毫无特色。观众当然不会期待在《创:战神》这样的商业类型片中看到如同期上映的《一战再战》作者电影里那样调度自如、节奏张弛的“文艺”追车戏。但《创:战神》编导滥用特效的同时不作任何创新视听语言设计,完全用红蓝两色对撞和好莱坞流水线模版剪辑、特效构造的动作场面很难不让人感到老套、乏味。迪士尼恰恰在《创:战神》的制作中放弃任何创造,试图让电影的一切内容(剧情、影像、角色)都迎合观众习惯和预期,都产出稳定的收益,尽管这部影片所表达的主题恰恰与此相反。

全片唯一的亮点是对第一部《电子世界争霸战》的致敬,在电影中,“战神”去到了第一部电影主角曾经探索过的赛博空间。导演完全还原了前作那种八十年代的“粗劣”特效,算是给这部充满廉价光污染大战的影片在影像上注入了难得的个性。

致敬第一部电影的桥段

然而,这种“个性”的背后充满了算计。对第一部电影的影像致敬与其说是创造,不如说是迪士尼打“怀旧牌”的手段,其目的恰恰是试图剥削观众对系列经典作品的情感,从中榨取利润。

在这个意义上,迪士尼与电影中那位反派资本家迪林杰没有任何本质差异。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