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文化在三季报明确,《年会不能停2》已于2025年9月9日开机,董润年执导,张若昀与白客主演,目前处于拍摄阶段
北京文化在三季报明确,《年会不能停2》已于2025年9月9日开机,董润年执导,张若昀与白客主演,目前处于拍摄阶段
说白了,这部续作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前作《年会不能停!》
在2024年元旦档和春节档靠票房与口碑双赢,成了真正的“黑马”,直接把续拍的通道打通
我还记得办公室茶水间有人边拿纸杯边感叹一句“这片儿太懂打工人了”,那种轻巧的共鸣,是让续作有理由存在的第一步
更扎心的是,职场喜剧如果只靠段子,很快就会失灵,观众比谁都敏感
时间线很清楚:2024年4月,董润年在电影频道的融媒体直播里亲口确认要拍第2部,正在策划新故事,还打算沿用原班人马
换句话说,团队的延续性被早早钉牢
到2025年7月,国家电影局备案通过,备案公司是北京合众睿客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上海有态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手续走完
9月9日正式开机
如今
截至10月26日,影片仍在拍摄,尚未完成制作或定档上映
这条路径不花哨,但务实
导演还是董润年,主角还是张若昀和白客,气质基本上不跑偏
新片讲的是张若昀饰演的众和集团分公司小组长刘奔,遇上白客饰演的马杰——那位曾在年会上风光一时的活跃分子
两人一起开启一段“奇葩”的职场旅程,目标不是升职加薪,而是找回真正的价值感
听上去不复杂
难点在于把“我们为什么工作”这种沉的问题,讲得轻松又不轻浮
在一个票房整体走高的年份里,优质喜剧更容易被看见,但也更容易被比较
202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表现强劲,从年初到现在总票房(含海外)突破400亿元,暑期档就拿下119亿元
《哪吒之魔童闹海》等片把海外市场也带动起来,“中国电影消费年”的活动更是把观影周边消费炒热
同时
2025年还是抗战胜利80周年,多部抗战主题影片热映,香港、澳门相关文化活动密集,市场关注点并不只在喜剧
喜剧要想冲出重围,既得会说人话,也得敢提问题
数据不骗人
《2025年中国喜剧片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喜剧片行业规模达187.6亿元,同比增长8.3%,跑赢大盘
全年上线国产喜剧58部,占国产故事片的21.3%,其中19部票房过亿,贡献了国产片总票房的34.7%
报告预计2025年喜剧片行业规模将到202.5亿元,同比增长7.9%
再看线上
2024年网络平台原创喜剧短剧和网络电影上线132部,同比增长14.6%,累计播放量超280亿次,广告收入达到47.3亿元;
短视频平台喜剧账号粉丝总量超15亿
人均每天看喜剧内容42分钟,线上喜剧市场预计2025年增长到75.3亿元,增速10.1%,高于院线板块
这意味着,观众口味被线上训练得更刁钻,院线喜剧要更精准地“打点”
类型电影研究者托马斯·沙茨有句话很戳心:类型片提出问题的能力往往强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讽刺喜剧领域尤其如此
《年会不能停2》如果只把职场焦虑摁在笑点上,是容易热闹但浅的;
更有挑战的是
让观众笑完,心里还带点收获
这也是为什么续集要谨防“熟悉的配方,麻木的口感”
从出品方角度看,北京文化不只押注这一部
同一季报里,他们参投的《用武之地》定档12月31日跨年上映
还有《封神第三部》《欢迎来龙餐馆》《愤怒的老虎》《火星计划》在做后期
《时间之外》《敦煌之玄奘密码》处于前期开发
这是一条多点布局的策略线,喜剧之外,类型更丰富
对《年会不能停2》来说,好处是宣发资源有协同,压力是成绩会被放在公司整体盘子里衡量
对比案例也给出参照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2》延续前作风格与班底,2024年春节档上映后拿到18.7亿元票房,成为年度喜剧冠军,说明成熟IP的续集是有现实潜力的
另一个角度
美国电影《实习生》(2013)用年龄差和职场搭档的温情喜剧,证明职场喜剧不必只靠“职场斗智”
温度和价值认同同样有票房与口碑的双重作用
《年会不能停2》想走得更久,或许需要在讽刺与温情之间找到更稳定的平衡点
我在公司楼下咖啡馆听到一位大哥说,“续集别再耍花样了,给点真东西”
这句话虽随口,却道出了观众的心理:别只逗我笑,顺手把我生活里的疙瘩也摸一摸
如果刘奔与马杰的关系能真实地推动彼此成长
这部片就有可能把“打工人”的隐痛变成彼此看得见的力量
换句话说
笑过之后,观众愿不愿意带着一丢丢希望离场,是成败分水岭
目前最新进展仍是“拍摄中”,没有额外更新
这意味着创作还有调整空间,也意味着选择会更慎重
在多片同台、市场热度高的当下,《年会不能停2》既占了时间线优势,也承担了期待压力
我倒希望它别急着给答案
先把问题问透,把人写准,把笑点立在生活里
等它真正官宣档期那天
来源:呆呆电影精彩解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