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5日下午,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开幕式在珠海北山杨氏大宗祠内举行。这座承载岭南记忆、拥有近200年历史的古建筑变身艺术殿堂,来自海内外的众多华语纪录电影人齐聚于此,共同开启一场为期三天,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的光影之旅。
当岭南古村邂逅光影艺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10月25日下午,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开幕式在珠海北山杨氏大宗祠内举行。这座承载岭南记忆、拥有近200年历史的古建筑变身艺术殿堂,来自海内外的众多华语纪录电影人齐聚于此,共同开启一场为期三天,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的光影之旅。
这是华语纪录电影大会连续四届落户珠海,但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大会不仅挖掘出一批优秀华语纪录电影,开启了一场关于影像未来的前沿探讨,更通过“电影+文旅”的跨界组合,探索打造激活城市消费的新引擎,而选址古村举行开幕式的独特创意,不仅给参与的电影人带来了意外惊喜,也让其受到更多公众瞩目。
入围名单揭晓
让更多优秀的纪录电影被看到
25日下午,伴随开幕式举行,杨氏大宗祠内光影流转,观众坐在露天座椅间,共同见证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作品类及单项类入围名单揭晓。
作为大会核心环节,华语纪录电影征集推荐活动自2025年9月起面向全球华语纪录电影制作机构及从业人员征集作品。评选工作由业界权威专家学者和影视行业资深从业者组成的推委会负责,将从入围影片中评选出年度特别推荐作品、文化历史类、科学自然类、社会纪实类、舞台艺术类、国际传播类推荐作品,以及特别推荐导演、摄影、剪辑、音效等单项奖和年度特别贡献纪录电影机构。
据悉,推优结果将在10月27日的“金海鸥”推优盛典暨闭幕式上正式揭晓,为华语纪录电影行业树立年度标杆。
“中国纪录片已形成‘多点支撑、腰部厚实’的结构,纪录片生态正在发生良性变化。”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随后发布2025中国纪录电影年度报告。他以去年上映的22部纪录电影为例分析称,这些作品平均制作周期长达6.3年,最长达30年,摄制组用漫长的守候换取故事开花结果,这种“笨功夫”为影像注入了超越技巧的情感重量,尽管每部作品票房表现不尽相同,有高有低,但每一部都值得被尊重。
他进而呼吁媒体、公众给予纪录电影更多关注,让更多优秀的纪录电影被看到。
开幕式亮点足
选址百年宗祠,电影文化激活城市消费
与往届不同,此次开幕式选址珠海北山杨氏大宗祠,也让今年的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更增话题性和关注度。
北山村和杨氏大宗祠究竟有何魅力?公开资料显示,前者开村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780余年历史,既是珠海历史文化古村落,也是华南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杨匏安的故乡。北山村所在的南屏镇曾走出了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新中国体育界第一位世界冠军容国团等历史名人,底蕴深厚。举行此次开幕式的杨氏大宗祠,就位于该村,始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
悠久的岭南文化和厚重的历史底蕴,为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注入了独特的魅力。
“站在这里仿佛置身于露天电影院,北山古宅的气质、独特的场景设计与纪录电影的精神气质相匹配,在这里举办开幕式,对于观众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也能增强传播效果,有助于吸引更多媒体和公众关注华语纪录电影。”何苏六在开幕式后的采访中感慨道。
在北山古村举行开幕式,不仅为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增添更多亮点,也被珠海寄予了通过“电影+文旅”跨界联动,为珠海建设区域文化消费中心注入新活力的期许。
适逢周末,活动当晚举办的“珠海之夜”活动融合音乐、非遗工坊体验,不仅让人们在古村的夜色中感受珠海魅力,也增添了北山的“烟火气”。
据了解,为迎接本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珠海于10月21日至27日举行“光影魅力消费周”活动,以“光影百年·流金珠海”为主题,为市民打造一场融合电影文化与城市消费的精彩盛宴。
活动期间,观众凭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合作影院(华发中影国际影城、海韵城中影国际影城)电影票根,可在北山、海韵城、香山场合作商家享受专属消费优惠,覆盖餐饮、零售、文创等多个领域。
“我们配合大会推出了一些套餐优惠券,有的七点几折、有的八折,单品甚至去到了四点几折,今天已经有多位顾客凭借电影票根享受了优惠。”张二狗湖南山里菜主理人郁军告诉记者,根据以往的情况,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喜欢在晚上来北山“逛吃”。预计“珠海之夜”活动可为北山历史文化街区增添更多人气。
从常规场馆走进岭南古村,从行业交流延伸至文旅消费的深度融合……对于华语纪录电影大会而言,变的是场地、形式与不断拓展的边界;不变的,始终是大会对华语纪录电影价值的坚守,是对真实与深度的追求。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杨亮
通讯员供图
来源:倾城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