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戏与戏中人的互文——观电影《霸王别姬》有感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5 17:05 1

摘要:一出由陈凯歌导演的戏中“戏”,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的中国大地上演。这一次我们不谈这部戏本身在中国乃至世界取得的瞩目成就,只专心看戏中“戏”、说“戏”中人、悟真京戏。

一出由陈凯歌导演的戏中“戏”,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的中国大地上演。这一次我们不谈这部戏本身在中国乃至世界取得的瞩目成就,只专心看戏中“戏”、说“戏”中人、悟真京戏。

程蝶衣:戏痴戏魔戏成活,入戏化戏难出戏。

看一出戏,自是看演戏者的精彩演绎。一出好戏可成就演戏人,好的演戏人使戏成活。而蝶衣既是《霸王别姬》的演戏人,又是《霸王别姬》的戏中人。

他心心念念的只有戏和从小跟他练戏师哥,执念太深、入戏化戏难出戏。从“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到不得不说出的“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后,他的心理就开始转变。跟着师哥演《霸王别姬》,他一步一步入戏。虞姬形象活灵活现的塑造,又怎能不是他对小楼真情实感的流露?从小受到师哥庇佑,与师哥共枕相拥而眠,他是他孤独长夜的温暖,是他凉薄世间的慰藉,是他此生认定的霸王。他为他描眉,给他撒娇,跟他胡闹。做好“从一而终”的准备,戏里戏外只想做他的虞姬。

可人生如戏终不是戏,戏痴戏魔戏可成活,可不能出戏的人只能是毁灭。当他看见了段小楼的菊仙小姐时,他惶恐至极,他放下尊严去求小楼,只希望跟着师哥好好唱一辈子戏,可是闹也闹了、求也求了,而他终究不是他的楚霸王,也不可能是他的楚霸王。所以他忍痛与小楼决裂,在往后的日子自甘堕落,情感的孤寂和大烟的吸食他真正的变得人不人、鬼不鬼。

他走不出他的《霸王别姬》,走不出京戏的繁荣时代,所以在时代变更以后,他接受不了,适应不了。用一个现代的词来说,在新形式下,他被挤兑,被换角,无戏可演。临近结局,他烧了戏服。十一年后,在原先的戏台上与师哥再一次唱《霸王别姬》时,拔剑自刎结束生命。

也许,我们都曾经是“程蝶衣”,为一件事执着,为一个人疯魔,自始自终也不过是一场独角戏罢了。可是,我确实爱上了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爱他为戏痴狂的态度,爱他为爱疯魔的执念,怜他低到尘埃里的态度。

段小楼:人性沉重却也蕴藏温情

看《霸王别姬》,伤蝶衣“疯魔”,叹小楼“圆润”。在他们身上,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看出自己的影子。或许,我们是“蝶衣”,我们是“小楼”,我们是“蝶衣”是“小楼”。

段小楼是大多的世人模样,是世人大多的模样。与蝶衣痴魔入戏相比,他是清醒自知、分得清戏与人生,辨的明幻境与现实。所以他最易做到享受生活,做到对现实讨饶,与现实和好。小时候的他便具有了圆滑处事的本领。他会在师傅板子还没打在自己屁股时就嗷嗷大叫,为自己造势博同情;他会在为弥补自己表演时偷溜造成的后果时自导自演一场“头破板砖”的假戏;也会在师傅每一次打他时都躲闪并努力使师傅消气;会既是师傅管理弟子的得力助手又是科班里一众师弟服从的大师兄......

长大后的他更加享受生活、审时度势、能屈能伸。他会经常去风月之地找玩寻乐;会在地位提升以后拿腔作势;会在不能唱戏后也不急于找个正经营生而是招人来家斗蛐蛐;会在形式变化之下为不至于引火上身讲话时打哈哈;会在为保全自己说出不爱妻子从此与其没有关系的话......他是如此圆滑世故,是如此自私冷漠,最后为求自保下的出卖背叛亲人更是显现出人性的沉重。然而,他也会心疼蝶衣选择自己顶罪挨打;会因保护蝶衣与师傅直面冲突;会在菊仙被恶霸欺负时挺身而出;会在菊仙“无处可去”时不嫌弃其身份娶她为妻;成名后的他也在年老的师傅面前毕恭毕敬;会用尽全力帮助蝶衣戒掉吸食大烟的瘾;会为救蝶衣去求袁世卿哪怕赔上自己骄傲自尊;会在蝶衣自刎后伤心欲绝......

小楼的做法确确实实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沉重的一面,却很多时候也让我们看到温情时刻。很多时候,谈及人性,总会说起人性的沉重、谈起人性经不起考验。即知如此,更应看开,学着珍惜人性沉重下的温情,经不起考验就不要去考验,别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京戏:一出《霸王别姬》,半世沉浮生死。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可谓是京剧发展的鼎盛时期,京剧伶人的地位也自然低不了的。但凡有京城名角出城,必然是万人空巷的景象。一曲《霸王别姬》,两位京剧伶人由此开始了他们半个世纪的浮沉,开始了他们半生的悲欢,京剧文化的发展脉络也开始了清晰的展现。

“人呀,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壮大、一种文化的崛起繁荣、一种人社会地位的取得绝不会是没有缘由的,绝不是靠吹嘘吹捧出来的,那都是有真凭实据、真功夫的,都是“人后受罪”成全出来的,来不得半点的偷工减料。京剧文化的盛极一时,名角的光辉岁月都不过如此成全出来的。小豆子母亲狠心斩断其子第六根指头硬是让小豆子有了进戏班学艺的机会这只是“破题”,“文章”还在后头呢。从少年开始练基本功功,立腰、踢腿、练嗓、记戏这些枯燥的环节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一日又一日的坚持中不知挨多少板子罚,留多少血和汗。冬练九天,夏练三伏。

压抑的气氛、严厉的师傅、难得的机遇、激烈的竞争、以及承受不住重负的生命消逝留下的沉重心理阴影都是成为名角所必须经历的。如凤凰涅槃,这些京剧伶人必须经历常人想象不到的痛苦,经历自己日后回忆都后怕的训练,才成就风华绝代的赞誉,才取得炉火纯青的境界。也正是如此培养出来的伶人才能把京剧文化发扬光大,让京剧文化鼎盛繁荣,才能敢让梨园 师傅关爷说出:“是人,就得听戏”这种听来过分自信的话。

《霸王别姬》这一折是小豆子与小石头的成名之作,更是京剧的经典代表之作,是考验名家真功夫之作。剧中的袁世卿也是爱戏、懂戏之人,在看完程蝶衣段小楼的《霸王别姬》之后,自是少不了一番评赏。电影中借着这样一位懂戏之人的嘴谈起《霸王别姬》的渊源,告诉观看者此折戏是从昆曲《老本》中脱胎而出。细细想来,这不就是在说京剧的发展渊源吗?京剧的繁荣发展不就是在不断交流,吸收、融合其他剧种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吗?

京剧文化的高度发展的自信有时候会演变为“文化自负心理”,长此以往文化的传播就会受到限制。在这部剧中,不管是蝶衣与袁世卿的交往,还是与日本青木的交际,客观上是被迫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蝶衣主观上的主动。他跟袁四爷在一起交流,知道青木是懂戏后的激动,都更多的表现出文化无阶级、文化无国籍之分。抗日战争结束,日本投降后,大环境下对日本人的仇恨,国民的不理智情绪泛滥,自己被“汉奸”身份的处境都没有让他丧失理智,他依然坚持说:“我也很日本人,可是他们没有打我。青木要是活着,京戏已经传到了日本国去了”。他的理想是把京剧传向日本,让京剧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在今天,理智下看待程蝶衣的做法,才知其眼光的长远,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在文化传播者国际视野下,文化的包容性与传播性才能并行。

就是这一出《霸王别姬》,随着半个世纪历史大环境的推进,表演给不同阶级、不同国别的人看,见证过其盛极一时的光辉岁月,也看到了无人问津的破败衰落。两位京剧伶人跌宕起伏的一生、两位京剧伶人半世浮沉的地位不正是京剧在中国一段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吗?不正蕴含对传统文化发展传播的态度吗?今日应加深认识、吸取经验,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少走、不走、少走弯路。

观影《霸王别姬》已数次有余,次次都是感动与成长,每每都有观念的更新、人生的思考。出彩的立意、精彩的演绎、用心的制作成就经典之作。看这部影片,始于放松,陷于剧情,忠于思考。

来源:光影故事的博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