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我的本意而言,绝不存在某种必须要强调的完美无瑕,无懈可击的地步。
这几年,有一种对电影的评价很有意思,
“这部电影让我睡了个好觉。”
看电影能让人睡觉,显然是有悖于常理的,
但如果是对这部电影本身进行评价,那么看电影睡着了,
恰恰证明了这部电影的乏味之处,只能用来催眠而已。
当我跟朋友聊起这个现象的时候,
朋友问了我一个很“调皮”的问题,
都说事物是有两面性的,显然这个说法的评价是负面的,
那么有没有办法,能让人觉得这个说法是正面的呢?
我想了想说,这部电影让人睡个好觉,确实证明了其无聊的事实,
但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失眠症患者因为看了这部电影睡着了,
那么这部电影的“效果”,
就会对他的影响,有着显而易见的“积极作用”。
在继续讲述我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之前,
我必须严肃的声明一件事,那就是我绝不认为,
在电影院看电影时睡觉,与治疗失眠这两件事,
有着必然且权威的关联,
事实上,我认为无论是看电影看睡着了,
还是“无聊的电影确实可能对治疗失眠”这个观点的可行性,
于我的本意而言,绝不存在某种必须要强调的完美无瑕,无懈可击的地步。
我之所以要声明此事,是因为最近这些日子的内容,
时不时会引来一些匪夷所思的质疑,
以及对内容本身的过度曲解,导致我不得不以此声明,
借以佐证那句:
“看似离谱的声明,是因为发生过更离谱的事”。
对于无聊的电影使人睡着这件事,
我认为这确实是对电影内容本身的否定,
所传递出的一种隐晦的调侃,
我花钱了,到电影院看电影,
本身就是一种对电影本身的期待和认可,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很难从常规的认识层面,
去与那些“我就是喜欢在电影院看无聊的电影然后睡着”深刻探讨这一选择的必要性,
或者说,对于大多数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人而言,
他们所需求的,是通过电影获得一种正向的反馈,
比如看到感动之处倏然泪下的感触,
从剧情中的映射,感慨于人生无常的无奈与慰藉,
亦或是那些精彩的动作镜头之中,获得一种情绪上的“挥汗如雨”。
所以,如果电影看着看着,看到让人睡着的地步,
那么恐怕这样的“视觉效果”,
绝非是一种基于观影本身需要的正向反馈。
而对于那些“催眠电影”的影评之中,我也站到了负面反馈的立足之处,
比如我之前提到的,催眠电影能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效果这件事,
这也是试图接受此类电影效果的“善意”理解,
但这样的理解,就脱离电影本身的存在价值了,
举个例子,人们喝汤,是喜欢汤的口感和滋味,
而如果某家饭馆里的汤太难喝了,所有人都觉得只能倒掉的时候,
突然有个人跳出来说,
汤不要倒,我可以泡脚,
热乎乎的汤泡脚,真是太舒服了!
这听起来是一种荒谬的,不切实际的做法,
因为汤本身是用来喝的,是用嘴巴喝下去的,
而这个人为了强行让汤起到“作用”,
却以泡脚为名,强调“这汤也是很有用”,
这必然是一种荒谬的行为,
驾驭着另一种更为荒谬的认知,
电影这件事,也是如此,
电影本身是用来看的,
但却有人以“催眠效果好”来让电影有了一个看似合理的优势,
显然这个优势是不合理的,
但提出这个优势的人,
或许对这样的不合理,早就心知肚明。
对于那些以催眠著称的电影,
总会有些声音告诉人们,
看到最后,你就睡不着了。
虽然这个说法会以“结局的诱惑”来强调电影的精彩性,
但就我的观察来看,
如果一部电影真的能让人睡着,
那么结局如何,其实大家都不关心:
因为即将散场的事实,
才是人们真正关心的“精彩时刻”。
来源:笑到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