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等了37年的铁血战士突然不飙红血,影院直接少卖一半爆米花,你手里的电影票还值回票价吗?
等了37年的铁血战士突然不飙红血,影院直接少卖一半爆米花,你手里的电影票还值回票价吗?
老粉把PG-13三个字刷上热搜,理由很简单:1987年第一部血浆糊墙,1990年城市猎人版掰断脊椎,2010年新版爆头慢镜头,每一部都在刷新限制级尺度。
现在突然改口说13岁就能看,感觉像川菜馆宣布以后只做清汤。
北美院线数据更扎心。
R级片观众里17岁以下只占8%,PG-13直接冲到42%。
迪士尼算过账,一部铁血战士制作成本1.6亿美元,全球票房要4.5亿才能回本。
把门槛从17岁降到13岁,潜在观众瞬间多出1.7亿张票,相当于整个德国人口。
导演特拉亨伯格在播客里摊牌:开机前就定好PG-13,所有暴力场面按机器人标准设计。
仿生战士被撕成两半,喷的是银色冷却液;外星猎犬被爆头,飞出来的是蓝色生物酶。
北美电影协会把血浆颜色当成评级开关,这条灰色规则用了二十年,星战、阿凡达、变形金刚都靠它过关。
有人翻出2004年的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当年同样被骂软蛋,结果全球拿下1.7亿美元,成本只有4500万。
福克斯高层后来透露,如果坚持R级,票房至少砍半,系列直接终结。
商业世界没有情怀滤镜,账算不过来,电影公司宁愿把IP雪藏。
国内院线更现实。
进口分账片每年只有34部名额,R级片基本提前出局。
死侍3为了挤进名单,删掉7分钟血腥镜头,换来7.8亿票房。
铁血战士想复制这条路,PG-13是通行证。
毕竟,一部片子能在全球最大市场多卖3亿,谁跟钱过不去?
预告片里有个镜头:机械臂穿透金属胸甲,火花四溅,没有一滴红血。
弹幕刷屏说没内味,可年轻观众在评论区刷的全是帅炸了。
时代变了,13岁孩子从小看漫威长大,对机器人解体接受度远高于人类开膛破肚。
市场用脚投票,老粉再愤怒也挡不住新粉掏钱。
真正该担心的是创意偷懒。
PG-13不是原罪,把评级当遮羞布才可怕。
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当年为了避血腥,动作戏剪得支离破碎,观众记不住任何名场面。
特拉亨伯格这次把限制变成设计游戏:不用血浆,就用机械零件飞溅;不能露内脏,就让金属骨骼外露发光。
限制逼出细节控,反而比无脑堆血浆更难。
系列想活下去,必须学会换血。
疾速追杀能扛住R级,是因为基努·里维斯全球刷脸,票房基本盘稳。
铁血战士没有固定主角,只能靠世界观吃饭。
把战场搬到未来,人类换成仿生人,既避开评级红线,又给特效团队更大发挥空间。
与其重复丛林追杀老梗,不如让机器人军团硬刚外星猎人,至少视觉新鲜。
一张票钱现在能买两杯奶茶,观众越来越精。
电影公司敢用PG-13,就得在其他地方加料:动作设计更刁钻,世界观更宏大,角色关系更复杂。
如果只靠换血颜色糊弄,老粉新粉一起跑。
毕竟,大家想看的不是红血还是蓝血,而是37年前那种被未知猎手盯上的窒息感。
只要紧张感在,机器飞屑也能让人后背发凉。
来源:古村听犬吠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