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莱坞科幻题材创意不足?《好莱坞报道者》近日称,由迪士尼出品的科幻大片《创:战神》票房短期内大幅跳水,空有炫目的特效,但糟糕的剧情让这个有着40多年历史的IP后继乏力,这也凸显了好莱坞科幻题材在创意上的困境,仅靠蹭人工智能(AI)的热度还远远不够。
《创:战神》海报
好莱坞科幻题材创意不足?《好莱坞报道者》近日称,由迪士尼出品的科幻大片《创:战神》票房短期内大幅跳水,空有炫目的特效,但糟糕的剧情让这个有着40多年历史的IP后继乏力,这也凸显了好莱坞科幻题材在创意上的困境,仅靠蹭人工智能(AI)的热度还远远不够。
票房创该系列最大跌幅
由乔阿吉姆·罗恩尼执导,杰瑞德·莱托主演的《创:战神》本月10日在北美上映,17日登陆中国院线。作为1982年开启的《创》(又名《电子世界争霸战》)系列最新续集,这部科幻大片将赛博数字世界与时下热门的AI科技相融合,讲述了来自数字世界的AI程序“阿瑞斯”被派遣至现实世界执行高危任务,其行动引发人类与人工智能的首次正面碰撞,“阿瑞斯”的命运也在两个世界的交汇中发生剧变。
《创:战神》剧照
据票房网站BoxOfficeMojo统计,《创:战神》目前北美票房5457万美元,海外票房4840万美元,全球票房刚刚过亿,这个成绩对于投入不菲的迪士尼来说,商业上就没有达到预期。“刚来到第二个周末,《创:战神》的票房就遭遇无情打击”,美国“银幕咆哮”网站分析这部影片的票房“跳水”现象时称:作为《创》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其首周 3天票房达3320万美元,远高于1982年的《创》(480万美元),但低于2010年的《创:战纪》(4400万美元)。然而到了第二个周末,《创:战神》票房就暴跌了65%,创下了该系列最大跌幅。
报道称,造成票房大幅跳水的原因主要还是其糟糕的口碑,按照这个趋势,《创:战神》最终全球票房很可能低于2.5亿美元。如果基于该片1.8亿的成本来估算,《创:战神》的全球票房要到4.5亿美元才能达到收支平衡,差距实在太大。“银幕咆哮”网站认为,虽然《创:战神》的结尾暗示还会有续集,但目前如此大的财务亏空,很可能让后续项目难产,“除非影片在流媒体和线下游戏项目中掀起狂欢,否则《创》IP很可能再次陷入长达10年甚至更长的雪藏”。
“霓虹灯”美学
烂番茄网站给《创:战神》打出52%的媒体新鲜度和86%的爆米花指数,Metacritic网站英美主流媒体评分只有48。《帝国》调侃称,这部影片的深度也就和一张软盘差不多,那些炫目的CG特效、传奇音乐人操刀的配乐,只是给这部影片套上了一层未来主义的外壳。《大西洋月刊》也认为,该片不过是一个肤浅的故事,依靠光鲜的外观给观众带来兴奋感。
对于《创:战神》中展现的科幻世界,英国《每日电讯报》认为非常糟糕:“剧情是混乱的,角色是乏味的,莱托饰演的阿瑞斯在科幻和现实世界中横跳,被长达两个小时的臃肿故事所淹没。”在影评人迈尔斯·萨里看来,“《创》从来就不是为现实世界而生的,这部新续集与我们熟知的IP立意背道而驰。科幻系列应该在忠实原意的基础上,加入令人兴奋的创新思路,但《创:战神》中的赛博数码世界参考了现实,与其说是一种创新,不如说是照抄视觉风格,丢失了该系列标志性的迷幻色彩”。
《创:战神》在中国上映后口碑和票房也不算理想,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20日该片票房仅2025万元人民币,平台预测其中国最终票房约为3500万元,离《创:战纪》(1.18亿元)有不小差距。《创:战神》豆瓣评分仅为6.1,不如该系列的前两部。在资深影迷看来,《创:战神》的确继承了《创》系列的“霓虹灯”美学,视觉特效着实炫目,但是剧情内核无聊,显得空洞、牵强,丢失了前作中对于电子赛博世界的隐喻。
挖掘AI的复杂性
“邪恶AI”的题材现在很无聊,《好莱坞报道者》如此评价近年来各种科幻、动作大片中加入的AI元素,“从《碟中谍8》到《梅根2.0》,再到《创:战神》,好莱坞频频用邪恶的人工智能大反派指代现实世界中的AI,发出令人担忧的预测,警告AI未来会摧毁人类。如今AI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观众也对这一类型的影片并不感到新奇,毕竟“邪恶AI反派”在大银幕上已经存在几十年了。早在1968年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中,就创造了HAL 9000诡异的红眼和声音;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和《银翼杀手》中也有人工智能的存在,到了亚历克斯·加兰2014年的《机械姬》中,人工智能已经颇具现代感。
然而现实中的悖论是,虽然很多美国人在接受民调时表示对人工智能感到担忧,但在日常使用各种AI工具时还是乐此不疲——看看有多少人在用ChatGPT聊天就很清楚了。就像是《碟中谍8》中发出的警告,人工智能似乎很可怕、能够摧毁人类,但和人类日常生活中使用的AI工具又不是一回事儿,两者之间存在割裂感。“把人工智能简单地视为杀人机器、反派大恶棍……这种做法也太老套了,既缺乏创意也显得愚蠢”。在《好莱坞报道者》看来,如今此类科幻电影的瓶颈,是如何挖掘这种复杂性,将AI打造成一个真正具有新鲜感的角色。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