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THR》的影评人斯特劳斯谈论了超级英雄系列的未来,别开迪士尼在这个阶段非常风光,但是他们旗下的漫威工作组存在着“后劲不足”的问题。首先,斯特劳斯预测漫威影业要进入蛰伏期,按照MCU工作组的庞大计划,这个蛰伏期比较长。好在斯特劳斯认为,漫威影业的根基扎实、群众
《THR》的影评人斯特劳斯谈论了超级英雄系列的未来,别开迪士尼在这个阶段非常风光,但是他们旗下的漫威工作组存在着“后劲不足”的问题。首先,斯特劳斯预测漫威影业要进入蛰伏期,按照MCU工作组的庞大计划,这个蛰伏期比较长。好在斯特劳斯认为,漫威影业的根基扎实、群众基础非常广泛,即便他们要进入蛰伏期,热门系列的票房还会有保障。尽管《蜘蛛侠》与《复仇者联盟》的争议比较大,但是斯特劳斯预测此类大热电影一旦上映,票房和周边产品马上就能赚回成本,这就是传统经典片的意义,所以迪士尼不必害怕这个低谷期,反而可以趁着蛰伏期好好调整规划,加强创作力量。随着流媒体平台的崛起和观众口味的变化,漫威确实需要重新审视其内容策略。
市场分析师指出,漫威不妨借鉴游戏行业的成功经验。索尼的《漫威蜘蛛侠》游戏系列之所以大获成功,正是因为它跳脱了电影叙事的框架,用更自由的互动形式展现了超级英雄的魅力。这种跨媒介的创意融合,或许能为蛰伏期的漫威打开新思路。作为衍生作品的王牌,斯特劳斯坦言:《奇异博士》的利用率有点低,不管是迪士尼还是其他影业,利用该系列的概率的确比较低。不过,这种“低利用率”或许并非偶然,而是漫威宇宙战略布局中的有意为之。与其他频繁露面的复联成员不同,奇异博士的魔法系能力在科幻基调浓厚的MCU中始终带着微妙的“异质感”——他更像是连接多元宇宙的钥匙,而非常规战力单位。
当《钢铁侠》用科技解决危机时,他却在纽约圣所画着玄奥的符文,这种特质注定了他无法被简单复用。事实上,《奇异博士》系列更像是漫威埋下的伏笔孵化器。第一部引入的“时间循环”概念成为《复联4》扭转败局的关键,第二部直接打开多元宇宙的潘多拉魔盒,为后续《蜘蛛侠3》《洛基》等作品铺路。这种“工具性”定位使得制片方必须谨慎控制其出场频次——每一次现身都需推动更宏大的叙事齿轮,而非单纯满足粉丝情怀。但这也带来新的可能性。随着MCU逐渐涉足灵异维度(如《暗夜狼人》)和神秘学领域(《刀锋战士》重启),《奇异博士》完全可能以“神秘事务顾问”的身份活跃在更多非传统超英片中。
试想他指导午夜之子处理地狱边境事件,或是与变种人中的秘术师展开魔法辩论——这种跨界联动或许比单纯推出《奇异博士3》更能激活角色的潜力。毕竟,至尊法师的战场从来不止于银幕,更在于观众想象力的维度之间。蛰伏期或许正是漫威影业沉淀创意、突破固有模式的绝佳时机。斯特劳斯指出,迪士尼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培养新一代编剧和导演,挖掘更多元化的超级英雄故事,而不是一味依赖已经开发成熟的IP。 近年来,观众对超级英雄电影的审美疲劳逐渐显现,过于公式化的剧情和视觉轰炸让部分粉丝开始流失。
笔者(沾沾自喜看电影)认为,如果漫威能在蛰伏期减少产量,转而提升单部作品的质量,或许能重新赢得市场的青睐。比如,探索更深刻的角色塑造,或者尝试不同风格的叙事方式——类似《旺达幻视》的实验性剧集就曾收获不错的口碑。 由此可见,斯特劳斯预测漫威影业要进入蛰伏期,这样的预测有点道理。此外,漫威还可以借此机会优化其全球市场布局。亚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的观众对超级英雄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如果能在蛰伏期深入研究这些地区的文化偏好,未来推出的作品或许能更好地实现本土化,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斯特劳斯最后强调,蛰伏不代表停滞,而是蓄力。
漫威若能在这个阶段调整策略,回归故事本身,减少对票房数字的焦虑,反而可能迎来更持久的成功。毕竟,真正的好作品经得起时间考验,而不仅仅依赖一时的热度。在超级英雄电影市场逐渐饱和的当下,漫威的蛰伏期或许会成为整个行业转型的风向标。不少业内人士注意到,DC影业近期也在调整策略,华纳兄弟宣布将减少年产量,转而专注于"质量优先"的制作理念。这种不约而同的战略转变,反映出好莱坞对超级英雄类型片的全新思考。值得关注的是,漫威在流媒体领域的布局可能成为其突破的关键。Disney+平台上的限定剧集已经证明,将电影与剧集深度联动能有效延长IP生命周期。比如《洛基》第二季引入的时间管理局概念,就为多元宇宙的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种跨媒介叙事不仅能保持粉丝黏性,还能为未来的大银幕回归积蓄势能。
来源:吉棠说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