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生就像一部过不了审的李连杰电影——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被卡的是剧情、片名、还是中枪的自己。毕竟在大片这个圈子里,最后能走到观众面前的奇迹少之又少,大部分都被无情地收进审片小黑屋,连“再来一局”的机会都没有。不然你说李连杰那么能打,提名东亚武打奥斯卡的人,居然
人生就像一部过不了审的李连杰电影——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被卡的是剧情、片名、还是中枪的自己。毕竟在大片这个圈子里,最后能走到观众面前的奇迹少之又少,大部分都被无情地收进审片小黑屋,连“再来一局”的机会都没有。不然你说李连杰那么能打,提名东亚武打奥斯卡的人,居然有这么一堆电影,愣是连在祖国大好河山上映的资格都没有。仔细一扒,这些卡壳理由,一个比一个猪头三,仿佛每个电影审查员都兼职厨子,炒冷饭之余,全靠敏感词加持下饭。
来,我们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地复习一遍这些“未见天日”的电影,顺便给各位还在迷茫的广大青春一点出路——毕竟连李连杰都能被毙,风水轮流转,十年后谁还不是人生版“剪刀手”?
首先,《中南海保镖》。好嘛,片名都已经写生死牌了,这能不敏感?主角戏份明明打得激情澎湃,观众却只能在乡间小路上偷偷绕开路条。李连杰一身正气,本以为能再现大内高手风采,结果却得了“片名敏感综合征”。敢情“中南海”这仨字在大中华区就跟红布一样,见谁都想禁一禁。眼看着钟丽缇花枝招展,郑则仕贱兮兮,反派们一脸欠揍,简直全员皆可“泡面”,只差煮开。可惜再刺激的情节、再深情的主题曲,也挡不住“敏感词”杀人不用刀——谁让你提前社会人了,1997年还没到呢,你就想学保镖护卫国?
再数一部,《给爸爸的信》。哎呦,这片可真是拍给有爹有妈看的——前提得是爹不是黑帮。谢苗小朋友机灵可爱,柯受良父爱如山(顺便带着点黑帮地下味儿),于荣光腿长一米八,打戏直接踢飞年轻版的李连杰。编剧仗着大家没见过世面,在情节上“创新”到癫狂,父子对打、亲情横飞,真比春晚小品还能扯。结果呢?因为“题材敏感”被卡得体无完肤。也不怪审查老师,毕竟咱们老百姓最安全的亲情,就是晚上八点被新闻联播教育的那种。你倒好,上来就是黑帮老爹,外带实力派星二代互殴。这破剧本搁央视播,估计社会新闻能提高收视率。
轮到《致命武器4》,谁说好莱坞的空气不香?李连杰一脚踹开长城,初涉异国大片,结果还得扮个反派。别看梅尔吉布森名头伟大,没有李连杰这冷面一笑,估计也就四分之一武器能打。监制导演为了不伤自家面子,硬是给李打戏“降速”,观众看得一脸着急。那应该是除了加薪办退休以外,唯一让李皮肤变厚的经历。说好打穿全场的男主,却天天在好人主角光环下,感受被收割的恐惧。这年头,反派拼人设还得被主角割韭菜,现实都没这么魔幻。说到底,明面上理由是黑帮敏感,暗地里还是担心刺激国内小朋友们学习打架,不如直接教育孩子多做数学题。
接着摇摇头说一声,《龙之吻》。有人说这片炫酷,有人说暴力,其实就是武侠片拍累了,大家集体换口味。元奎负责武打,李连杰负责硬气,合起来让全球动作片观众一口气喝出老坛酸菜味。啥叫“暴力血腥”?其实东北烧烤摊撸串的画面更危害社会稳定。可惜电影可不管你真刀真枪,凡是正经血腥,统统得给“胡椒粉”最后一刀。还D品敏感?那国内断片的剧可不都靠“药不能停”的节奏吸粉。李连杰在里面打得又快又狠、还耍帅耍得清新脱俗,可惜再帅的动作让有些领导老师心惊胆战,人家一边喊“弘扬传统文化”,一边用上现代审查标准,把你一脚踢出国门。你问我要什么?我啥都不要,我就想光明正大看个李连杰。
有的朋友关心祖国JC形象,不如直接去考个编制?毕竟《龙潭虎穴》就因为“损害内地JC形象”,硬是与咱天朝擦肩而过。李连杰人狠话不多,真遇到水货警官,按套路说就是“丢人现眼”,毁了体制荣耀。故事里豪车坦克、飞机大炮堆着上,但那股廉价Feel却是挂在脸上洗不掉。有动作指导元奎兜底也没辙。倒不如你真让李连杰玩一把“搭配美女禁欲系”,顺便卖个腐,估计也能带动点欣赏男子汉气概的GDP。但话说回来,这片看着真是人狠话更少,除了打打杀杀,基本可以直接评选“年度沉默寡言”。
嗑完正经的,来点带劲的。《游侠》,结局奇特、剧情温吞,李连杰遇上杰森·斯坦森,两块冰块对撞,看谁先化冻。戏里女主选得够敷衍,导演完全没有面相考量,身为直男观众表示“果断不评”,纯属看两个爷们比拼人狠。题材限制级,盘着一锅锅黑帮混混的旧梗,温水煮青蛙没个高潮。本来商场如战场,银幕如人生,该看的全看,能上的都上。偏偏这部片能把现实无法解释的荒谬,用一股顺理成章的态度糊脸。观众进场看个“热血”,结果被一锅冷水泼醒。一切齐活——只要审查老师心情不好,别说动作片,就是动画片都能叫停。
六部电影,六个理由,听着都比前任分手的借口还要神奇。一边说“保护本土文化”,一边连本土功夫之光都给挡在门外。你要说李连杰是武林至尊,打遍天下无敌手,这话对也不对;你要说国内审查机制宇宙第一刀法,那绝对实至名归。啥叫敏感?上头敏感你就是地雷;啥叫不合规?领导不睡觉你就统统不合规。你拍个保镖,片名不对;你演父子情仇,题材不对;你去好莱坞过把瘾,反派就是祸国殃民。再多技能、再高颜值、再具中国特色,也抵不上人家的红头文件一纸荒唐。
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像那部永远等不来的《中南海保镖》:明明自认为三观正、拳皇开挂、爱国爱家,偏偏要被一锅敏感词“真空包装”,连露脸都嫌不卫生。更有甚者,想着拍个温情片给爸爸看,结果父子之间能打到飞檐走壁,这也能成敏感话题?原来天下的父子亲情只有两种,一种是央视春晚,一种得境外下载。荒不荒诞?再荒诞不过了。
其实,老观众们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电影到底能不能上映,他们最清楚:不开审查,配音都嫌太温柔。你说是“暴力血腥”危害小朋友,现实里熊孩子倒是学会了“咬人夺权”;你说是“损害JC形象”,街道办巡逻都比电影靠谱。每一句理由都是正义凛然,每一个动作场面都能法外开恩。至于敏感词有多灵?恐怕连邮递员都得随时更新“邮寄禁寄物品清单”,下单之前先背诵两遍。
说到底,未上映的李连杰电影,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我们永远生活在一个充满“看起来很努力”的社会,大家各自加班、各自安守岗位,有人审查文艺片,有人照样打开小窗户看盗版。荒诞的不是剧情,是我们连剧情的边角料都看不到。如果你问我什么时候能看上“完整版”李连杰电影,不好意思,我还得等下个更年期。到那时候,中国电影届小心谨慎地抱着审查机制的腿,能不能松手,真靠祖师爷上身。
有网友说,生活就像审核电影,总有一些理由阻挡你走进下一个电影院,不管你有多少功夫傍身,最后都只剩一句“抱歉,不予通过”。咱们都是被剪掉镜头的小人物,顶多有资格在朋友圈和盗版碟里过一把瘾。说实话,这年头“合规”的人生,比爆米花还难嚼。
李连杰尚且如此,你我又能如何?大不了,回头在家关灯蹲沙发,一边啃泡面一边哼主题曲,把每个敏感词都当做好运符,许个愿望:但愿下次,不用等到我头顶长蘑菇,我也能在电影院里抖音打卡看一次穿透屏幕的李连杰。毕竟人生本就是一场未上映的大片,能笑就一起玩脱呗,不然还能怎样?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来源:嗨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