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林火山》虚有视觉效果缺乏故事灵魂,如像看了两小时预告片!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3 22:40 2

摘要:“花了4亿港币、拖了7年,最后只给观众看了一部超长预告片”——这句吐槽在昨晚的散场电梯里被重复了四遍,声音一次比一次低,却像钉子一样钉在耳膜上。

“花了4亿港币、拖了7年,最后只给观众看了一部超长预告片”——这句吐槽在昨晚的散场电梯里被重复了四遍,声音一次比一次低,却像钉子一样钉在耳膜上。

能把铜锣湾拍成银装素裹的末日雪地,确实第一眼就值回票价。

子弹穿过冰晶,血珠凝成红钻,美术组把每一帧都当壁纸来堆料。

可再炫目的镜头也救不了“这人是谁、他干嘛要杀他、突然又冒出来的老头是谁”的三连懵。

有人数了一下,公映版里出现名字的角色高达23个,能留下记忆的不到5个,剩下的像被剪碎的身份证,只剩边角料。

更尴尬的是,剧情被拦腰砍到2小时后,连导演最得意的“黑警家族互噬”主线都只能靠字幕硬拗。

原版7小时里,金城武饰演的杀手原本有一段长达40分钟的童年回溯:他为什么对“无毒世界”有病态执念,全藏在被删掉的缅甸罂粟田戏份里。

现在观众看到的,就是一张帅脸突然在结尾举起“毒品必须死”的牌子,仿佛现场拉横幅,谁不出戏?

明星越多,窟窿越大。

刘青云和古天乐在仓库里那场1分钟的对峙,拍的时候足足磨了19天,结果一刀只剩眼神杀,背景故事全碎。

最惨的是任贤齐,戏服缝了16次,最后正片出场4分32秒,台词11句,比预告片还短。

粉丝掐表算完,直接原地沉默。

超支也不是简单的“烧钱”,而是“烧时间”。

2017年冬天剧组在沈阳拍雪景,一等就是47天,老天不给雪,人工造雪机把整条街喷成冰场,商铺集体索赔。

钱像融雪一样流走,投资人脸都绿了。

麦浚龙为了补拍金城武的独角戏,把香港旧启德机场跑道租下来,每天租金28万,最后镜头剪进去9秒。

有人调侃:那一秒价值3万1,比黄金贵。

戛纳首映完,媒体场评分2.3/5,评论区最高赞写的是“像被塞了一嘴冰碴子,凉到胃,却尝不出味道”。

可片方回港后把差评剪进预告,配大字“最争议警匪片”,反向营销,首日预售反而冲到年度华语前三。

观众抱着“我倒要看看有多烂”的心态进场,出来再骂一次,循环收割。

这种把差评当卖点的玩法,港片还是头一回。

更深层的问题是:港产片已经没人敢讲新故事。

2023年本地票房前十里,7部是续集或翻拍,剩下的就是《风林火山》这种“阵容吓死人、剧情吓死片”的孤勇者。

投资人宁愿押宝老IP,也不敢给原创剧本开绿灯。

麦浚龙上一部《僵尸》靠怀旧回本,这次想玩世界观,结果资金链先崩。

业内传言,现在他手里那部《八极》已经被搁置,资方只丢下一句话:“先把故事写顺,再谈钱。”

片尾字幕升起时,后排有女孩小声问:“这就完了?”没人回答,只有保洁阿姨快速穿梭,捡起3D眼镜。

那一幕比电影更像隐喻:华丽外壳被摘下,只剩空壳在转场。

观众离场时踩到未化的造雪剂,鞋底咯吱响,像给这场七年大梦配了个廉价音效。

来源:暖味实验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