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哪吒之魔童闹海》这部电影构建的情感核心中,殷夫人和太乙真人对哪吒的爱,确实是最无私、最包容,也最具牺牲精神的。相比之下,父亲李靖的爱更为深沉、隐忍,但也伴随着更多的“条件”和“算计”。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这部电影构建的情感核心中,殷夫人和太乙真人对哪吒的爱,确实是最无私、最包容,也最具牺牲精神的。相比之下,父亲李靖的爱更为深沉、隐忍,但也伴随着更多的“条件”和“算计”。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为什么说最爱哪吒的是殷夫人和太乙真人:
一、殷夫人:无条件的母爱与陪伴
殷夫人的爱是本能且无条件的。她从哪吒出生那一刻起,就接纳了这个“魔童”是她的儿子。
身体的守护者:在哪吒刚出生,所有人都视他为妖怪要诛杀时,是殷夫人不顾一切地扑上去,用身体护住哪吒,大喊“不要伤害我的孩子”。这是母性的本能,超越了任何对“魔丸”的恐惧。
情感的陪伴者:她知道哪吒孤独,所以即使公务再繁忙,也想尽办法抽时间陪他踢毽子。哪怕每次都被哪吒天生的神力踢得伤痕累累,她也甘之如饴。这种“用身体承受”的陪伴,是最高质量的爱的表达。
精神的信任者:她始终相信哪吒本性善良。当全陈塘关的百姓都误解、排斥哪吒时,她是唯一一个会对哪吒说:“你其实是想替百姓斩妖除魔的,对吗?” 她能看到哪吒顽劣外表下那颗渴望被认可的心。她给哪吒的信念是:“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 这给了哪吒对抗全世界恶意的底气。
殷夫人的爱,是纯粹的接纳和陪伴,不附加任何“你要成为英雄”的期望。
二、太乙真人:亦师亦父的包容与引导
太乙真人的爱,则是一种宽厚、幽默且富有牺牲精神的师爱/父爱。
责任的承担者:虽然是因为自己的失误才导致魔丸附身,但他没有推卸责任。从收哪吒为徒那一刻起,他就真心实意地把哪吒当作自己的弟子来保护和教导。
快乐的制造者:他是哪吒枯燥生活中唯一的玩伴和快乐源泉。他教哪吒法术,带他进入《山河社稷图》的神奇世界,陪他在画中尽情玩耍。这种“陪你疯、陪你闹”的教育方式,是基于对哪吒天性的理解和尊重。
巨大的牺牲者: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为了困住入魔的哪吒,他不惜耗尽法力,甚至被咬掉了一块屁股肉也毫无怨言。最感人的是,在天劫降临的最后时刻,他毅然决定用自己的法宝“七色宝莲”加上自己的数百年道行,去为哪吒和敖丙搏一线生机。他愿意为了一个并非自己骨肉的孩子,牺牲自己苦修得来的仙途。 这种牺牲,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师父的责任,达到了父爱的境界。
太乙真人的爱,是包容错误的豁达,是引导向上的耐心,更是甘愿牺牲自我的伟大。
三、对比李靖的爱:深沉但带有“条件”
通过对比,更能凸显殷夫人和太乙真人之爱的纯粹。
李靖无疑爱哪吒,但他的爱更为复杂和沉重:
“交换”的爱:他上天庭求取解咒之法,甚至愿意“一命换一命”。这份爱无比伟大,但他是默默去做的,没有让哪吒感受到。这导致哪吒一直认为父亲只想关住他、嫌弃他。
“期望”的爱:李靖对哪吒的爱,夹杂着“让他远离妖魔”、“让他被百姓接受”、“让他英雄般地度过余生”的强烈期望。他给哪吒的信念是:“你不要闯祸,不要任性,才能改变别人的看法。” 这是一种有条件的爱,无形中给了哪吒巨大的压力。
因此,我们可以说:
殷夫人的爱,是情感的港湾。她让哪吒知道,无论他变成什么样,总有一个怀抱可以回归。
太乙真人的爱,是成长的天空。他给了哪吒自由和快乐,并在最关键的时刻,用自己的全部去托举哪吒的未来。
而李靖的爱,是沉重的锚。它试图将哪吒拉回“正轨”,虽然目的是保护,但方式却造成了隔阂。
正是殷夫人和太乙真人这种无条件、看得见、摸得着的爱,构成了哪吒内心最坚实的温暖底色,也是他最终能够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选择对抗命运、拯救陈塘关的情感基石。所以,说他们是最爱哪吒的人,是恰如其分的。
来源:重回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