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在追溯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时,总是会将目光聚焦在前五次重大战役上,往往忽略了“边打边谈”重要阶段。根据史实记载,这一阶段敌我双方的伤亡人数,超过前五次战役的总和,拉锯谈判的时间也长达两年,对于这段历史,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志愿军3》都进行了全景式的细节还原。
抗美援朝战争打了将近三年,《志愿军》系列电影也陪伴观众三年,终于在这个国庆迎来收官。
我们在追溯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时,总是会将目光聚焦在前五次重大战役上,往往忽略了“边打边谈”重要阶段。根据史实记载,这一阶段敌我双方的伤亡人数,超过前五次战役的总和,拉锯谈判的时间也长达两年,对于这段历史,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志愿军3》都进行了全景式的细节还原。
影片一开场,志愿军战士用石头摆出和平鸽图案,真诚欢迎前来参与谈判的美军。但在美军看来,这一举动是在示弱投降,实际上我方只是在表达友好以及对和平的向往。美军的态度注定了谈判不会顺利,他们高高在上的傲慢姿态,也更加激发起了志愿军战士们的斗志。
所以,在影片中会看到,宋佳饰演的中方代表团翻译队队长,在一线与美军对峙时绝不示弱,展现不屈不挠的姿态,她的行为举止也感染了一开始对谈判有抵触情绪的李晓(张子枫 饰),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两人并肩作战,与狡猾的敌军展开唇枪舌剑。
影片之所以大篇幅展现谈判桌上的细节,是因为在过往的相关题材电影中,这一块鲜少被提及,再加上战场内外都是互相牵制、紧密结合的,所以谈判桌上的对峙和较量同样重要,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在两年的谈判过程中,敌我双方一直处于谈不拢就打,打不动就继续谈的状态。《志愿军3》也对谈判的这些细节进行重现。比如,谈判不是想象中的彼此交换意见,而是僵持不语、四目相对,直到美方扛不住提出休会,等到下一次谈判时,依旧保持沉默,互相消耗。
当谈判无法推进下去,美军就开始搞小动作,试图破坏规则。就像在影片中呈现出来的,在中立区,按照规定是不能开枪的,于是中立区中方军事警察姚庆祥在被敌军挑衅,甚至用枪抵着他的额头时,哪怕他忍不住打开枪套,却还是没有把枪掏出来,最终惨烈牺牲。姚庆祥除了履行在中立区的职责,展现作为中国人的信用之外,他坚决不开枪的选择,是因为一旦破坏规则,就会被敌军抓住把柄不放,会让中方在谈判时陷入被动局面,是顾全大局的选择。
影片在聚焦“边打边谈”作战过程中,除了展现谈判细节,还将目光对准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战斗英雄。在战友死伤惨重,爆破器材用光的危机时刻,用胸膛堵住枪眼,英勇牺牲的黄继光;化身“人螺丝”的铁道兵史光明,用双手攥住当铁轨螺栓的扳手,让往前方输送物资的火车顺利通过。
《志愿军3》通过塑造一个个真实鲜活的小人物,串联起丰富的英雄群像,在让我们感念战士们的英勇无畏时,也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更加珍惜眼下的和平与美好。
来源:赖正直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