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雄兵出击”到“存亡之战”,再到今年的“浴血和平”,谁能想到,竟然连续三年在国庆档的电影院中看完《志愿军》三部曲。如果说前两部让人意犹未尽,那么承载力三年情感的《志愿军3》,可以用圆满来形容,也是系列最佳。
从“雄兵出击”到“存亡之战”,再到今年的“浴血和平”,谁能想到,竟然连续三年在国庆档的电影院中看完《志愿军》三部曲。如果说前两部让人意犹未尽,那么承载力三年情感的《志愿军3》,可以用圆满来形容,也是系列最佳。
为什么说《志愿军3》是圆满的收官之作?
首先是因为影片让贯穿前两部的角色命运,在最终篇中给出了解答。
李家三口,父亲李默尹、哥哥李想都战死沙场,只剩下李晓一人。其中,贯穿全片的钥匙也有了具体的意义,它象征着团聚、思念和等待。
李默尹在牺牲前将钥匙偷偷藏于水壶中,希望能漂到儿子李想的手中,70年后,当李晓用父亲当年带走的那把钥匙打开家门时,这份漂洋过海的亲情羁绊有了具像化的呈现。
李晓站在自己梦寐以求的家中,满含热泪望着父亲和哥哥的照片,这一刻,一家三口终于团聚。
孙醒作为贯穿三部曲的重要角色,他的结局令人遗憾。
熬过松骨峰,扛过铁原之战,留下战争后遗症的孙醒,在身体康复后又重新返回战场,他做好了随时都冲锋陷阵的准备。
但战争总是伴随着意外和牺牲,在一次战后的抓俘行动中,他在与敌军当面对峙后,倒在了中立区铁网外的冷枪之下。这位久经沙场的战士,终究没有活到最后,迎来黎明的曙光。
影片的最后四十分钟,更是全程高能,与前作形成完美的闭环。
看到高楼林立、万家灯火的温馨场面时,让我不禁想起第一部开篇时,镜头扫过瓦房,志愿军迈着坚实的步伐奔向战场。这种场面对应,是在提示我们,革命战士们曾经浴血奋战,才换来我们当下的人间烟火。
当一架架载着革命先烈遗憾的飞机稳稳落地,让人联想到前不久举行的迎回仪式。70年了,英雄先烈终于重归故土,回到家人的身边,就像影片中的李晓没有迎回自己的父亲和哥哥,但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士们都是她的家人。
所以,《志愿军3》的圆满收官,除了让那些我们从陌生到认识再要面临告别的角色拥有了真实立体的模样,还因为影片由无数的情感和眼泪堆积,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能量涌向银幕前的观众。
李晓从未放弃过寻找家人、黄继光直到牺牲也未能寄一封家书给母亲、姚庆祥终究是没有在生前留下一张照片,让母亲看看自己十八岁后的模样,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就没有见过母亲的赵安南,在完成一百次运输任务后,原本打算回家尽孝,但终究未能如愿……
真实的英雄们朴实的愿景构成的群像故事,就是如此直击人心。影片落幕时,心中更是五味杂陈,三年的情感在这一刻收紧,革命先烈的故事却永记于心。
最后,只想说,《志愿军3》好看,要看,值得一看。#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
来源:影之青春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