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庆档各大影片中,《毕正明的证明》口碑数一数二。然而,与口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票房的低迷,上映11天票房不到6000万,在今年国庆档一众影片中的票房垫底。
国庆档各大影片中,《毕正明的证明》口碑数一数二。然而,与口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票房的低迷,上映11天票房不到6000万,在今年国庆档一众影片中的票房垫底。
尽管近几日票房走势出现逆跌,热度有所回升,但整体表现仍显黯淡。
作为一部小体量的商业片,《毕正明的证明》虽然汇集了王安宇、张天爱、聂远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员,但与国庆档其他影片的顶流阵容相比,仍显逊色。
影片以90年代为背景,讲述人民公安“反扒”题材的故事,这种设定让不少观众误以为它是一部“又老又旧”的主旋律电影。
更让人无奈的是片名,前几年观众被许多谐音梗的喜剧片伤得不轻,出现了“谐音梗多烂片”的印象,此外《毕正明的证明》既没有辨识度,也无法让人从名字中看出故事或类型。
尽管如此,《毕正明》还是受到了观众的欢迎,许多“自来水”在互联网上呼吁给电影增加排片,甚至想出了撤档再寻档期上映的办法。
《毕正明》的故事很简单,一个从小立志当“反扒英雄”的年轻警察毕正明,卧底盗贼组织“荣门”,一路过关斩将,最后成功端掉整个团伙,圆了自己的英雄梦。剧情设定乍一看像是俗套的正能量故事,但这部片子偏偏能把俗套拍出一种让人上头的爽感。
首先得夸夸人物塑造。
王安宇演的毕正明,绝不是那种自带主角光环、一路开挂的伟光正角色,相反他是个又笨又倒霉的新人警察,班第一天就意外致残,还差点被迫退出警队。
后来卧底“荣门”,拜在女贼大白桃门下,学起了偷盗技术和小偷们打成一片,甚至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情感。他不是完美无缺的正义化身,而是一个真切的普通人。
他会犯错,会心软,也会犹豫。当他面对那些误入歧途的小偷,不是高高在上的训斥,而是试着理解他们为何走到这一步,甚至真心帮他们改过。通过毕正明看到了警察这份职业背后的危险与坚守,也看到了罪恶背后的人性温度。
反派这边也精彩得不输主角。张天爱饰演的大白桃,她像一只野猫,性感、危险、充满诱惑。偷窃时靠美貌撩得人心荡漾,得手后一溜烟消失不见,那种若即若离的神秘感,一直吸引着毕正明也吸引着观众,而在电影的后半段我们愈发明白她在“荣门”中的无奈处境,那些神秘与魅惑只是她的包装,她的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也让她的结局有了一份悲壮的意味。
花手,近几年内地银幕最让人胆寒的反派,一个在“荣门”底层被压榨的小卒,硬生生被逼成了嗜血狂魔。手腕能180度反折的绝技,让他战斗力爆表,一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但导演没有把他拍成单纯的疯子,而是让人看到他背后的压抑与爆发——一个被命运碾压到极限的人,最后只能用暴力还击世界。片中四爷、周队、少爷,甚至二宝、江米条等,一众配角也都各有千秋,简直个个能单拎出来拍个番外。
《毕正明》最有意思的地方,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长期遮蔽的小偷江湖。
盗贼组织“荣门”,组织结构比一些大公司还要严密,“三横五纵”分工明确,层级森严,每年还要举办一场“英雄会”,划地盘、秀技艺、拼实力。
更绝的是,小偷们精湛的偷窃技术,盘、探、开、抠、夹让人眼花缭乱,钱包里的纸币,分分钟就被换成了练功券。甚至连“兵法”都搬上了阵,声东击西、瞒天过海、无中生有、美人计,防不胜防。偷技训练更是脑洞大开,要通过手速、观察力、伪装力层层考核才能出师。
这些偷盗技巧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源于上世纪90年代扒手作案手法的深入调研。
创作者的用心也是《毕正明》的制胜之道,导演在拍法上相当有野心,一部“反扒片”,硬是拍出了动作片的味儿。
每一次偷窃都像是武林高手的对决,手速比刀快、眼神似剑锋,招式之间暗流涌动,盘、探、开、抠、夹,不只是偷技,更像是明枪暗箭的较量,一不小心身上的钱财就被洗劫一空。几场大的动作戏更是一个“狠”字当头。尤其是花手一出场,简直是偷界战神:小刀封喉、噶腿、刺胸不在话下,血腥程度爆表。
燃、爽、这是大多数观众看完《毕正明》后的第一反应。
可这部电影不仅是爽片那么简单,在商业类型的外壳下,导演还塞进了一份属于90年代的集体记忆。那是一个绿皮火车纵横中国的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南来北往的人越来越多,车厢成了一个缩小版的社会:暴发户、打工仔、赶集的商人、带病求医的妇人、相依为命的母子……各种人生在狭小的空间里擦肩而过。
但那时候的火车,也藏着一份时代的阴影——扒手横行。几乎每个人出门前都听过那句叮嘱:“火车上小偷多”,“上车东西看紧点”。坐火车防小偷几乎成了一个必修课,甚至总结出了“放里不放外、放前不放后、混放不单放,坐车别犯困,下车摸摸包”这样的顺口溜。
《毕正明》正是把镜头对准了那个被遗忘的江湖。
影片里的绿皮火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更像是命运的列车,有人奔向希望,有人被偷走希望。那些被扒走的,不仅是一点现金,可能是一家人几个月的积蓄、一位老人买药的钱,甚至是一整个家庭的支撑。
正因如此,在爽感之外,还多了一层情感的重量,不只是偷与防,更是那个时代的人间冷暖。
如今绿皮火车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呼啸而过的动车高铁,以及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
火车上丢东西的苦涩回忆化为一幕幕传奇故事,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银幕上我们看到警匪之间的明争暗斗,更看到了那个汹涌澎湃,野蛮又浪漫共存的时代,电影的故事定格于1997年,那一年已经过去了28年,我依然怀念它。
来源:迷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