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了2021年,襄阳市男人的平均初婚年龄是35.23岁,女人则是33.96岁。想要回答前头的问题,那得先看看最新的数据显示:民政部刚公布的数字,结婚人数不断走低,已经连续9年在减少啦。
你知道吗,90后、00后这些年轻人呀,很多都不太打算步入婚姻的殿堂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在亚洲,哪个城市的年轻人结婚的时间相对晚一些呢?
不是低欲望的东京,也不是财阀林立、阶级难以跨越的首尔,而是李焕英的故乡——湖北襄阳。
到了2021年,襄阳市男人的平均初婚年龄是35.23岁,女人则是33.96岁。想要回答前头的问题,那得先看看最新的数据显示:民政部刚公布的数字,结婚人数不断走低,已经连续9年在减少啦。
到2024年,结婚的对数大概要610.6万,而2013年曾达到1346.9万的高峰,几乎掉了一半。跟着一起走低的,还有生育率,2024年全国新生儿只有954万,死去的人比出生的人还多。
这时候,另外两个数据可是一直居高不下,没怎么变化——一个是初婚年龄,一个是离婚率。咱们国家的平均初婚年龄,男的到29.38岁,女的大概是27.95岁;离婚率嘛,那也是家常便饭,但有没有想过,第一批00后已经开始离婚了?全国的离婚率高达43.5%,真是挺吓人的。
明明春节期间家长们就不停地催着结婚,国家也出了不少政策推动,但结婚的人数还是在往下掉,不愿意生育、不想结婚的想法还在越来越普遍,究竟原因在哪呢?
年轻人结不起:钱和压力卡得死死的
你以为大学毕业后至少得找到一份体面点的工作、感情稳定,还得有房有车吧?实际上,现在学历变得不那么值钱了,高等教育的光环早就没了,工作、房子以及曾经憧憬的幸福,似乎都变得遥不可及了。
2022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毕业生总数突破了1000万大关;到了2023年,北京的硕士毕业生已经多过本科生,甚至有不少博士生送外卖的新闻也频频出现。以前让人觉得可笑的“啃老”现象,如今又重新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里。
高得离谱的彩礼、几百万的婚车和婚房,再加上几十年要还的房贷车贷,变成了结婚时不得不跨过的难关。
现在经济不景气,工作机会也少得可怜,刚踏进社会的年轻人根本扛不住,大多还得靠父母用半辈子的积蓄帮一把;双职工家庭的上下班和接送孩子时间碰得不得了,还得请父母腾出时间帮忙带娃,结果,啃老这事就这么尴尬地出现了——没了父母帮忙,年轻人真是难上加难。
女性怕了:职场歧视+婚姻风险双重打击
网上各种段子也让不少女孩子对婚姻提不起兴趣。
女生去面试的时候,HR总会抛出“你有男朋友吗?打算结婚吗?”这些问题。有些人以前还会误会面试官是什么意思,其实呢,公司的真正考虑是怕招到一个一年内可能休婚假、产假,经常请假的员工,还要发工资照看家庭。
有个考研老师坦言:“现在结了婚、生了孩子的女生我都不愿意录用”,主要怕她们会再生二胎三胎之类的;还有些男生也说过,之前帮过的女上司休完产假回来,就变成了自己的下属,这样的情况也挺常见。
评论区里不少女性都气得直冒火,直喊“不过婚不过育,保平安”。如今,女性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不想一直困在家庭里牺牲自己的成长;再说,离婚率高、出轨多、家暴事件频发,这些事儿一出来,大家对于婚姻的恐惧也更深了一层。
老一辈催婚vs单身也能过好
既然说不出婚的好处是啥, 为啥上辈人还死死催婚?其实,父辈那辈之所以喜欢催,是因为他们确实在结婚中摸索过一些好处。
在农业年代,大家愿意多生孩子,主要是因为人多了,生产力也相应增加。而且,家族人丁兴旺,村里发生冲突时才能更有底气,不被欺负。上一辈讲究多生孩子,也是因为那时候教育投入不高,他们觉得养育的回报比花费更值得。“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务分工,也能让家庭关系比较和睦。
到了90后00后这拨人,结婚的风险已经比收益还要高。婚姻的本质,就像是合伙过日子,一起面对各种不确定——每天的三餐、买房安家、疾病护理、老了相伴,甚至临终时的照料都在其中。
以前这些事情大多得家庭出面搞定,可现在单身也能靠社会帮衬:饿了叫个外卖,家里脏了有扫地机器人,年纪大了还能享受各种养老服务。
有人还调侃,说下水道堵了花200块请个专业的人上门,人家不仅技艺娴熟、服务态度也挺好,临走还能帮着扔垃圾,比那些吃饱了就躺着、干点活还抱怨的老公强多了。
到底是不结婚好还是结婚好,这事没有个固定的答案。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决定结不结婚,都只是当下最合适的选择,毕竟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也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
来源:嗨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