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部电影制作时长长达4年,只有39个镜头,临时演员多达600多名,和7个不同国家的摄影师合作,从而我们在片中会看到不同的片段,各有独特的风格。
1. 《鲸鱼马戏团》(2000年)
一个小镇来了个马戏团,他们不表演杂技,只让一头鲸鱼和乐手发呆,然后整个镇子都变得怪怪的了。
这部电影制作时长长达4年,只有39个镜头,临时演员多达600多名,和7个不同国家的摄影师合作,从而我们在片中会看到不同的片段,各有独特的风格。
电影里冷峻的长镜头令人拍案叫绝,场面调度堪称完美,还有深层配乐也让这部电影充满韵味。
这是一部充满隐喻的电影,在电影里我们会看到,他们以鲸鱼之眼冷眼旁观众生,一切废墟终将重建,一切废墟又终将覆灭。
2. 《来自伦敦的男人》(2007年)
一个码头值班员偶然目睹了一场谋杀,他本想悄悄拿走不义之财,结果却把自己卷进了一个要命的麻烦里。
电影里的对话很少,但都是导演标志性的长镜头。电影里对海边的风声,脚步声,还有巷道的那些刻画,让整体电影基调,略显压抑。
虽然说这部电影比不上《鲸鱼马戏团》,但不得不说,导演塔尔·贝拉的镜头语言无法复制,每一个长镜头都有惊喜,不管哪一段单独拿出来都像一段非常惊艳的小短剧。
3. 《都灵之马》(2011年)
据说尼采抱着这匹马哭过之后,它和主人的日子就只剩下了无尽的风、吃土豆和与命运抗争,简直太压抑了。
这是一部很长的大闷片,当然如果你看完了《撒旦探戈》,那这部电影155分的时长,就算不上什么。
这也是一部充满哲学感的电影,片中日渐枯竭的井水,熄灭的炉火,还有失明的双眼,以及马车马匹不再拉车,这些意象都让我们思考存在的意义,当生存没有意义时,我们的生命还剩下什么?
这部电影也是导演对尼采“上帝已死”这个命题的终极阐释。
4. 《最后一艘船》(1990年)
本片选取了作者拉斯洛《仁慈的关系》中的几篇内容。
这是一部导演风格非常鲜明的23分钟短片,当开头庄严的歌声响起时,瞬间把观众带到了片子里。
整个片子算不上一部优质电影,倒像是一些碎片化镜头的拼接,上船、唱歌、理发等这些细碎的细节,构成了这个迷茫的世界。
5. 《诅咒》 (1988)
在一个破败的矿业小镇上,克莱尔终日游荡、无所事事,在酒吧里,他想要追求一个已婚女歌手,但女歌手并不搭理他,结果他撺掇女歌手的丈夫去搞走私,以此支开他,不过最后事情并没有如他所愿……
这部电影一如既往的塔尔式镜头,影片依然聚焦在那些孤绝中的人们,滂沱的大雨,幽暗的环境,仿佛一切是在为拍《撒旦探戈》做准备。
看完贝拉·塔尔的电影,我们会发现导演把环境描写刻画到了极致,而在人物处理上,人物总是孤独的,这种孤独又辐射到了群体去这种极端的情绪渲染,让忧愁弥漫在整个空间。
来源:cc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