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国庆黄金周,电影市场交出了一份略显冷清的成绩单。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25年国庆档(10月1日至8日)总票房仅收18.35亿元,与2021年档期峰值超43亿元相比,下降幅度明显,甚至低于去年同期的21.05亿元。
十余部新片厮杀,无一部票房破5亿,曾经动辄单片收入超10亿的国庆档期,如今显得异常冷清。
今年国庆黄金周,电影市场交出了一份略显冷清的成绩单。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25年国庆档(10月1日至8日)总票房仅收18.35亿元,与2021年档期峰值超43亿元相比,下降幅度明显,甚至低于去年同期的21.05亿元。
在假期延长至8天的情况下,今年国庆档日均票房收入反而进一步收缩,市场热度明显回落。没有一部影片票房突破5亿元,这与往年国庆档头部大片动辄斩获10亿+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01 数据解读:票房表现全面下滑
今年国庆档电影市场遭遇“寒流”,多项关键数据呈现下滑态势。总票房18.35亿元的成绩,不仅与2021年同期超过43亿元的历史高点相去甚远,甚至较2024年国庆档的21.05亿元也有明显差距。
观影人次方面,今年国庆档仅有5007万,相比去年的5209万减少了逾200万人次,反映出观众走进影院意愿的降低。
平均票价方面,今年国庆档出现了明显下降。据灯塔专业版数据,今年国庆档平均票价为36.7元,创下近五年新低。多部国庆档新片自10月4日起更是官宣下调最低结算票价,使观众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走进影院。单片表现方面,位列国庆档票房前五的影片分别是《志愿军:浴血和平》《731》《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和《震耳欲聋》,各片档期票房均突破1亿元。但作为档期冠军的《志愿军:浴血和平》,其票房表现并不出彩,当前票房已接近5亿。
02 原因探究:头部缺失与同质化困局
业内分析认为,缺乏具有绝对号召力的头部影片是今年国庆档票房遇冷的主要原因。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25国庆档电影数据洞察》指出,由于缺乏爆款头部影片的带动,市场吸引力稍显不足。影片类型同质化引发的审美疲劳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作为今年国庆档的票房冠军,《志愿军:浴血和平》虽题材占优,但此前已有《南京照相馆》《东极岛》《731》等多部主旋律大片密集上映,观众对此类型影片产生了一定的审美疲劳。
IP续作表现乏力同样困扰着今年国庆档。《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该系列三部曲的终章,预测总票房为5.93亿元,或将不及前两部票房表现。《刺杀小说家2》也面临类似困境,预测票房仅4.36亿元,与前作收获的10.35亿元票房有较大差距。
03 财经视角:影视公司业绩承压
国庆档作为年度最重要的电影档期之一,其表现直接关系到影视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今年国庆档影片背后,几乎集齐了国内主要影视上市公司。
《刺杀小说家2》为华策影视主投作品,其他出品方包括中国电影等。《浪浪人生》出品方包括中国电影、万达电影、横店影视等。《志愿军:浴血和平》出品方包括中国电影、博纳影业等。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横店影视收盘涨停,华策影视上涨5.57%,光线传媒、北京文化等小幅跟涨。市场曾对国庆档抱有期待,但实际票房表现可能影响相关公司下半年业绩。梳理今年A股电影概念股发现,幸福蓝海、光线传媒、欢瑞世纪年內涨幅显著,分别累计上漲149.4253%、107.48%和101.23%。从业绩预期来看,光线传媒、横店影视等多家公司的净利润有望实现翻倍。然而,国庆档的遇冷为行业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04 结构变化:市场分化与消费转移
今年国庆档呈现出明显的分众化趋势。不同区域市场表现出明显偏好:除《志愿军:浴血和平》具有全国性受众基础外,其他影片显示出明显的区域偏好。东北地区观众偏爱喜剧《浪浪人生》,华南市场更关注《风林火山》。
《731》在四线城市取得35%的票房占比,下沉市场表现突出。用户行为方面,人均观影部数同比下降。从购票张数来看,“社交属性弱”的趋势延续,双人观影比例下降,而单人观影比例则达到近五年最高。其中,影片《震耳欲聋》的单人观影比例近五成,粉丝属性明显。
与电影市场的冷清形成对比的是,国庆期间旅游、购物等消费场景火热。四川凉山州接待游客相较去年增长21.56%,全州旅游消费总额48.62亿元。湖北十堰机票预订翻倍,黄鹤楼跻身全国热门景区。
北京60个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13.9%。人们的娱乐消费选择多元化,电影只是众多选项之一。
05 产业转型:从票房依赖到多元生态
今年国庆档期间,“电影+”联动消费规模在票房数据基础上叠加升级,成为假期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国庆档电影+文旅的融合尤为显著。
通过影视IP与城市特色的结合,许多非传统热门旅游点位借助电影热度,实现客流量激增。比如展现家国情怀的《志愿军:浴血和平》,吸引一批观众走进了取景地江西。位于上饶的影视基地日均客流量增幅超过50%。《浪浪人生》使得福建泉州、晋江梧林成为游客首选。而《刺杀小说家2》则再次带火了电影创作热土重庆。
国内电影产业正积极探索减少对票房收入的依赖。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一场行业论坛上表示,中国电影产业的核心痛点是过度依赖票房,随着市场增长放缓,单一的收入结构风险凸显。数据显示,国内电影公司高达90%-95%的收入直接源于票房分账,而好莱坞巨头(如华纳兄弟)票房占比仅约30%。
多元化收入结构成为行业转型方向。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其衍生品收入可能成为更长久的财富来源。据光线传媒财报显示,其2025年上半年衍生品收入占比达17%。截至2025年6月底,《哪吒2》品牌授权数量超20个,覆盖食品、美妆、汽车、潮玩等12大品类。
资深影评人飞鱼认为,与当下观众产生情感沟通,在娱乐中提供新的审美体验是好电影的共性特征。今天的观众更需要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这意味着观众和电影中人物的情感之间要有某种能引起共情的关系。行业转型的失落与机遇并存。当“电影+文旅”、“电影+衍生周边”等多元消费模式日益成熟,中国电影产业也将寻找到更广阔的价值边界。
来源:国诚小女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