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风林火山》上映前满是网友的唱衰,没想到上映后果真成了影院弃子,票房口碑双扑。
文|元景一
编辑|娱叔
“压箱8年还敢上?全明星也救不了烂片吧。”
《风林火山》上映前满是网友的唱衰,没想到上映后果真成了影院弃子,票房口碑双扑。
近日王晶发视频锐评,字字戳要害。
大家才明白难怪任贤齐当年中途罢演,原来是早就看透这片子的问题了。
八年前,当《风林火山》宣布立项开机时,人人都夸它会是香港警匪片的新高潮。
导演麦浚龙当时刚凭借处女作《僵尸》惊艳四座,虽然是位靠着家里投资才能自由逐梦的富二代,但收益的确证明了他的实力。
于是他的再接再厉之作,也是备受瞩目的。
据说当时麦浚龙拍戏要求搭建1:1的铜锣湾街景,炸车戏也是用的真车而非模型。
再加上影片那串如雷贯耳的主演名单,过亿的巨额投资,这么大手笔地拍摄,想必作品也更空前绝后了。
这一切宣传,都为这个项目镀上了一层“史诗巨制”的金光。
然而,金光逐渐暗淡了,因为影片在拍完后意外地陷入了漫长的“压箱底”时期,这一压就是八年。
八年时光,只闻其声不见其作,观众当初满满的期待还剩多少呢?
市场的答案,来得残酷而又迅速。
影片上映后,口碑如同雪崩,豆瓣开分即跌破及格线,影评区更是大型“翻车”现场。
“看不懂”、“浪费演员”等评价刷屏,上座率惨淡时,缩减排片就成了唯一选择。
不过一周光景,《风林火山》在众多影院的排片表中就几乎悄无声息地下了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影院弃子”。
看着5.1的最终评分,内地和香港总共不到8千万的票房,这巨大的落差,让我们不禁要问:
顶级的资源配置,为何换不来市场最基本的认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没想到,一直争议度颇高的王晶,这次评价《风林火山》的话却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共鸣。
还记得定档国庆后电影剧组的宣发吗?
电影宣传让不少观众认为是“香港电影最后一舞”“金城武的最后荧幕亮相”。
走进影院的第一批观众却纷纷差评,劝退还未观影的人。
王晶最新视频直截了当地说出《风林火山》给他的观感就是“120分钟不停地卖弄”。
这话说得毫不客气,但“卖弄”二字,确实是点睛之笔,恰好印证了许多普通观众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观影感受。
因为差评反馈出奇地一致:一是“看得难受”,二是“看不懂”。
“看得难受”,很大程度上源于导演对黑白影像的极致乃至偏执地运用。
近乎全片的黑白色调,营造出一种沉重、压抑、疏离的氛围,让观众在长达两个多小时内难以喘息。
有观众无奈地调侃:
“我一度怀疑是我自己的眼睛出了色差问题。”
而“看不懂”,则指向了影片的剧情叙事。
一个本可清晰讲述的警匪故事,但据说这部两小时的电影,是从8小时原片中剪出来的。
复杂的时间线和跳跃的剪辑切割得支离破碎,不说别的,电影官号的宣传镜头,影片中都没有出现。
有观众表示以为自己看漏了,宣传花絮居然都不在影片中体现,这对影片剧情来说有什么意义?
难道是起到一个电影外补充说明的作用吗?
而关于剧情,一句评价已经被网友玩成了梗:
“迟到5分钟,懵圈两小时,但是没迟到的话,你会懵圈125分钟。”
电影开头放了5张PPT的剧情介绍,这在电影界也是独一无二的了。
影片已经到了需要PPT开篇说明的程度了,这还怎么体现镜头叙事能力?
有博主分享自己的电影观后感:
“好像看了一场明星时装秀大片。”
本来影片就凭借各大明星自带一波观众,粉丝们看到偶像们8年前的作品,自然激动。
电影开篇金城武在隧道的镜头,空旷唯美,仿佛在拍时尚大片,也看得出致敬王家卫《堕落天使》的意味。
但影片中角色们一直抽烟的镜头、疑似虐女的情节,都让不少观众感到不适。
尽管有观众认为之所以会有这些观点,是不够了解剧情,做出了一些解释。
比如刘青云片中一直抽烟,是为了表示他是个自私的人,并不在乎自己哮喘的女儿;
金城武在片中父亲病重的情节里抽烟,是表达父子关系一般和他内心的反抗。
更激烈的争议是电影支持者指责观众不懂导演的审美,所以才看不懂。
而这个说法也瞬间被更多人的观点平息:
“好的导演应该学会用作品让观众了解他。”
一个好笑的评论这样说道:
“我吃个饭,难道还要给厨子做个背调吗?”
这话虽糙,却和王晶的观点相似了:
“决定电影票房的不是演员配置,而是内容为王,讲一个好故事。”
其实除了剧情,还有一个劝退观众的原因无法忽略,它同样也是让任贤齐中途罢演的关键。
王晶的锐评揭开了电影表面的问题,而早年“任贤齐中途罢演”的传闻,如今再看,更暴露了这部电影深层的病灶:
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导演的傲慢。
电影上映时,却传来港媒的爆料,电影曾拍摄到一半,任贤齐突然提出罢演,剧组停工两周。
当时传闻说是“片酬纠纷”,可后来有工作人员匿名透露,真实原因比这更离谱。
导演麦浚龙要求任贤齐替身“真人上吊”拍一场戏,且上吊用的绳子不装安全锁扣,理由是“要追求真实的窒息感”。
最终替身演员住院,任贤齐因此和导演翻脸,直接收拾东西离场。
任贤齐多年来无黑料,慈善名声也响亮,此事真实性便更多了些。
况且,就算站在客观立场,学会尊重演员、关爱他人,才是一个好导演所为。
如此轻视他人的风险,和草菅人命有什么区别呢?
再看金城武合同到期后坚决拒绝补拍、电影上映后著名武术指导熊欣欣的公开吐槽,都足以证明:
《风林火山》的溃败不是港片的失败,而是资本任性与创作傲慢的结局。
回望《风林火山》从筹备到上映的全过程,更像是一场在顶级资源护航下的一场个人艺术实验。
麦浚龙动用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资源,却沉醉于构建一个完全自我满足的作品。
从强求演员进行危险表演,到最终烂尾收场,麦浚龙的行为也并不是全无意义。
至少他证明了无论演员阵容多么耀眼,“内容为王”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参考资料:
极目新闻|麦浚龙被曝拍“真上吊”戏,替身演员被悬挂1分钟之久,任贤齐当场罢演,武指熊欣欣斥其心理变态
上观新闻|影迷苦等八年的《风林火山》票房遇冷,商业逻辑下还有作者表达的一席之地吗
来源:娱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