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9月30日开始公映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志愿军”系列三部曲最终章《志愿军:浴血和平》中,再现了青岛即墨籍“和平战士”姚庆祥烈士的事迹。青年演员彭昱畅通过细腻的表演,将这位“和平防线守护者”的赤诚与担当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此前在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中也有
《志愿军3》上映,带即墨英雄“回家”
即墨籍“和平战士”姚庆祥再现银幕 诠释浴血荣光
在9月30日开始公映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志愿军”系列三部曲最终章《志愿军:浴血和平》中,再现了青岛即墨籍“和平战士”姚庆祥烈士的事迹。青年演员彭昱畅通过细腻的表演,将这位“和平防线守护者”的赤诚与担当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此前在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中也有专门的章节展现了姚庆祥烈士的事迹。日前,记者探访了“姚庆祥烈士纪念馆”,重温了这段距今74年的英雄往事。
彭昱畅饰演的姚庆祥。片方供图
16岁加入抗日队伍
“姚庆祥烈士纪念馆”坐落在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姚家庄村南侧,纪念馆正厅中央摆放着姚庆祥烈士的半身像,展板上写有烈士的生平事迹,还收录了社会各界人士写下的挽联。
姚庆祥烈士雕像。
1929年2月19日,姚庆祥出生于山东省即墨县(今即墨区)鳌山卫镇姚家庄一个贫农家庭里。在旧社会,姚庆祥一家和千百万劳苦群众一样,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生活十分艰难困苦。姚庆祥10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12岁时为生活所迫,他跟随母亲和兄嫂逃荒到东北当了矿工,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之下,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漆黑的煤窑,是姚庆祥少年时代的“牢笼”。每天天不亮,他就背着比自己还高的煤筐钻进井下,巷道里弥漫着煤尘与瓦斯的刺鼻气味,头顶的矿灯只能照见脚下湿滑的煤路,稍不留意就会被掉落的煤块砸伤。收工后,姚庆祥还要跟着兄嫂去煤渣堆里捡未燃尽的煤块,只为晚上能烧一锅热粥。正是在煤窑里,姚庆祥结识了一位地下党员。这位地下党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向大家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号召工人们团结起来,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年轻的姚庆祥听到这些道理后非常振奋,迫不及待地找到这位地下党员,表达了自己想要加入抗日队伍的坚强决心。1945年7月,16岁的姚庆祥在煤矿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毅然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走上了革命道路。
姚庆祥画像。
负责板门店警戒工作
1948年6月,姚庆祥因作战英勇、信念坚定,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姚庆祥在枪林弹雨中屡立战功,还获得过“艰苦奋斗”奖章。从煤窑里挣扎求生的苦孩子,到扛起钢枪守护家国的革命战士,姚庆祥用行动诠释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也让“即墨子弟”的坚韧刻在了部队的战功簿上。
1950年10月,当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祖国安全的时候,为了保家卫国,姚庆祥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在朝鲜战场上,姚庆祥始终冲锋在前,英勇杀敌。战斗间隙,他带领战士们帮助朝鲜人民重建被敌人毁坏的家园,和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1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启动,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立区的每一寸土地,都关乎谈判的走向。姚庆祥因纪律性强、责任心重,奉命调任开城中立区军事警察排长。在板门店一带担任警戒巡逻任务,执行和平谈判协议中有关中立区的规定,保卫着中立区和各方代表的安全。
姚庆祥率领的排共有3个班,分别驻扎板门店、松古洞和本松里。这些地方都是谈判双方联络官在会议上确定的中立区。他们就在这个范围内担任警戒。在他的带领下,全排战士严守纪律、忠实执行协议,为停战谈判的推进筑牢了安全屏障。
为守护和平献出生命
1951年8月18日夜晚,姚庆祥率领战士一行9人,在松谷里和体山里之间的山坡上巡逻。敌方30余名武装人员非法潜入中立区,从树丛中向姚庆祥一行射击。姚庆祥急速带人向枪响的地方包抄过去,同时嘱咐战士们:“这是中立区,不能随便开枪。要打的话,要等敌人进入腹心地区,并要活捉敌人,让敌人在事实面前无法抵赖。否则,敌人会造谣、找借口。”接着,他命令九班长控制住右边高地,防止敌人从右边迂回。这时,战士王仁元高喊:“排长,右边高地树下有敌人!”王仁元的喊声未落,左边射来密集的子弹,姚庆祥中弹倒在斜坡上,王仁元也负了伤。
一名战士急忙跑到姚庆祥身边,想把他扶起来。他斩钉截铁地说:“不要管我,快去通知部队。”他命令九班长立即去和副排长带领的巡逻组会合。九班长走后,敌人向姚庆祥围上来。姚庆祥顽强地站起来,与敌人展开搏斗。他摔倒了一个敌人,自己也倒下了。这时,连长、指导员带着巡逻组赶来了。敌人见势不妙,向姚庆祥的头部连开两枪,慌忙逃窜。就这样,姚庆祥为了保卫和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英雄事迹一直被传颂
姚庆祥牺牲的消息传来,中朝两国人民悲痛愤慨。中方当即向美方提出严正抗议,并在志愿军代表驻地为他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朝鲜松古洞村的百姓以绝食一天的方式,表达对姚庆祥的哀悼和对美帝国主义破坏和平行径的抗议。1953年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授姚庆祥“一等功臣”称号,并授予他“和平战士”荣誉称号,以表彰他用生命诠释的忠诚、纪律与担当。1954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抗美援朝分会在姚庆祥的家乡姚家庄修建了“和平战士姚庆祥烈士祠”,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为姚庆祥烈士纪念碑撰写了碑文,赞颂了烈士一生的光辉事迹,以褒英灵。1980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对纪念祠进行了扩建,更名为“姚庆祥烈士纪念馆”。现在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到纪念馆瞻仰、凭吊。
据不完全统计,仅即墨籍志愿军烈士中,有名可查的就达447人。他们中,有人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有人在后勤一线默默奉献,有人像姚庆祥一样守护和平谈判的底线——这群即墨热血儿女,用青春与生命筑起了保卫家国、捍卫和平的钢铁长城。
9月30日,当《志愿军:浴血和平》在全国上映,人们纷纷走进影院,了解姚庆祥等英烈的故事。这部电影让更多人看见和平背后的牺牲与坚守,不仅是对姚庆祥等英烈的缅怀,更是对“和平来之不易”的生动诠释:今日的岁月静好,从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无数像姚庆祥一样的英雄,用热血与生命换来的。(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康晓欢 袁超 图片均为资料图(除署名外))
责任编辑:王逸群
来源:观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