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最差国庆档?事实证明:一部《731》,改写了票房游戏规则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9 23:05 2

摘要:跟前几年相比,今年的国庆档在预售期间的表现就稍显平淡,似乎也没有一部能撑起话题的影片。

惨,大写的惨字。

2025年国庆档8天票房18.35亿,一夜回到十年前的水平。

和惊喜连连的暑期档形成鲜明的对比。

跟前几年相比,今年的国庆档在预售期间的表现就稍显平淡,似乎也没有一部能撑起话题的影片。

但其实从类型阵容还是题材的角度来说呢,今年的国庆档片子算得上多元化。

既有视效大片,也有动画电影,还有聚焦少数群体的现实主义题材。

囊括了战争、喜剧、犯罪、历史等多种类型。

但最终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档期内上映的八部影片。没有一部过5亿。四部片子票房不过亿。豆瓣评分超过8分的片子为零。

问题出在哪里——

《震耳欲聋》是国庆档豆瓣评分最高的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聚焦少数群体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片子。

编剧叙述性诡计用得不错,让原本其实波折并不太多的故事显得跌宕起伏,而且登场的大多数演员都较好地完成各自的角色塑造。

较为成熟的叙事,结合生动鲜活的角色,随之而来的就是还不错的感染力,能够让观众代入片中主角及受害者群体的情绪中并实现共情,进而在最终的法庭决战中获得情感上的畅快宣泄。

整体质感有点像韩国经常拍的那种以律师为主角的社会民生类电影。

本片最大亮点自然是檀健次饰演的CODA律师,不同阶段需要呈现的状态,他拿捏得也都还挺到位的。

要说不足的话,那可能是他的脸还是太精致了,有点太偶像。

目前片子的票房1.7亿,主演的粉丝号召力还是不错的。但片子没能靠口碑和话题性出圈,所以票房很难有进一步的增长。

评论还有人拿它跟《我不是药神》对比。说实话这就有点碰瓷了。

这个真比不了的。

相比之下,另一部《毕正明的证明》就比较惨了,豆瓣评分7.4,国庆档口碑第二,但两位主演王安宇和张天爱都不是能扛票房的演员,票房目前只有五千多万。

要我说,这部片子最大的问题是片名。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类似范伟老师《不成问题的问题》那种文艺片,结果是一部非常清新的年代犯罪片。讲的是90年代反扒警察的故事。

一讲到扒手,大家肯定会联想到葛优和刘德华那部《天下无贼》。

这部片子用了充满港片味道的拍摄手法,以一种武侠的方式,去呈现一个鱼龙混杂的扒窃江湖。

票房不佳只能说片子没法吸引到大多数人走进影院。

不过有一说一,张天爱在片子里是真的好看。

国庆档票房前两名分别是《志愿军:浴血和平》(票房4.5亿)和《刺杀小说家2》(票房2.9亿)。

前者是最接近5亿票房的选手,后者是国庆档唯一一部特效大片。

但作为被寄予厚望的系列续集,两部片子的票房均未达到预期。

连续三年国庆档上映,志愿军的大结局没有个人期待的那么波澜壮阔,也许是这段历史已经被反复讲了很多遍,很多情节了然于胸。

期待的大兵团势如破竹,收复阵地的大场面就用一段沙盘动画、两行字幕就带过去了。

反倒是最后迎回志愿军遗骨的场面,才真正击中泪点。

今天的繁华盛世就是最好的续集。

《刺杀小说家2》本是我最期待的一部,结果也是最让我失望的一部。

赤发鬼变成了邓超的模样,剧情脱离原著开始放飞自我,反抗命运变成了中二自我感动,还有大量不合时宜的尴尬笑料。

全程看得我一脸懵逼。

混乱的叙事,降智的行为,导致观众无法跟角色产生情感连接,自然就很难跟角色产生共鸣。

双穿本来是一个好的设定,可惜《刺杀小说家2》玩脱了。

豆瓣评分急速下跌到6.1,最终大概率是不及格的水平。

四年前的《刺杀小说家》,曾经让我对中式奇幻IP题材充满了期待,现在的《刺杀小说家2》告诉我这不过是我一厢情愿罢了。

《浪浪人生》。

不愧是韩寒监制,从片名到剧情,都很韩寒。

但和韩寒深度参与的《飞驰人生》系列,质量上就差了很多。

严格来讲,本片都不能算是喜剧,只能说是带了点喜剧元素的家庭剧。

笑点主要集中在前半部分,后半部分越看越无聊。

最后的赛龙舟赛出了一股子飞驰人生的味道,但可以这只是创作者的自我感动,作为观众是真的共情不了。

黄渤饰演的父亲角色,我觉得问题很大,最后和儿子那种和解,恩,我理解不了。

看完整部电影,我反而最心疼殷桃饰演的母亲。

《风林火山》,一部警匪片,为何会积压6年?后来戛纳上映的时候释出了大量的差评,基本就已经劝退了大部分路人观众。

当我看完电影后,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麦浚龙,你的《风林火山》到底拍了个啥?

亚洲洲草金城武息影多年,难得复出一次竟然就拍了一个这?

黑白灰的影像色彩,话里有话的谜语人对白,拧巴到装13的表演状态,在港片里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感觉麦浚龙是得了王家卫的病,但没有王家卫的命。

史无前例的阵容,以后恐怕也不会有资方敢攒这种局让导演为所欲为拍这么作者性的电影。

当年麦浚龙的《僵尸》横空出世,所有人都把他当做是复兴港片的新力军。

如今十几年过去,港片复兴仍然任重道远,一个麦浚龙,也很难扭转港片衰落的命运。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喜欢曹操和不喜欢曹操的看完都沉默了。

如果看过《易中天品三国》的应该都还记得,他是出了名的曹操“唯粉”,甚至有人叫他曹操梦男。

到了这部片子,虽然没有出现忘不掉荀彧那一双忧郁的眼睛的名场面,但却诞生了全新的邪门CP:曹操和刘协。

甚至还有人能在电影里嗑上曹操刘协袁绍三个人那些“风花雪月的事”。

电影里的曹操,仿佛是拿了《三国演义》里刘备的剧本,曹操身上的狡诈狠毒邪气被拔除的一干二净。

他成了后汉末唯一纯白的茉莉花,是汉末帝王将相与群雄的白月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被逼的。

跟之前预料的一样,本片上映后,不仅要接受电影观众的检验,也会多一层在历史维度上的讨论。

目前电影的票房成绩,似乎认同这种改编的观众并不是很多。

场外,易中天直播说《三国的星空》亏了不少,可能没有第二部了。

哦,对了,说一个大家可能不会注意到的细节,电影里救曹操的老头的配音,就是易老师本人。

这何尝不是梦男的最高境界呢?

5 、谁改写了票房游戏规则

再说一个扎心的事,国庆档这18.5亿票房里,还有3.4亿是由9.18日上映的《731》提供。

看到这,也许你会百思不得其解,为何一部方方面面都被认为拉跨的电影,是怎么取得这个成绩的?

真是全靠蹭热度营销?

那所有片子都会营销的啊,为何只有它可以营销成功?这是不是说明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其实《731》的票房成功,指出一个最简单的逻辑:

就是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影片,拍的都不是大家想看的,然后来了个许多人眼里纯属硬蹭上去的《731》,结果票房大爆。

充分说明现在观众不是不看电影,只是不想看现在这些,想看的观众不但有,而且还非常多。

《731》这个片子的主体观众,属于一年甚至几年都不怎么进影院的那种,这波人相比比较频繁观影的主体观众,对影片质量会更包容点,只要大致吻合标准就满意了。

另外由于这类题材的缺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提起731,就只会想到那一部《黑太阳731》,许多观众对731的了解其实真的不多。

这部分人在看《731》的时候,不会去太细究符不符合历史,是不是严格参考史实,但他们非常在意你有没有洗白敌人,后者目前可谓是抗战题材第一大忌。

而《731》做得最对的一点,就是对敌人没有一丝洗白和正面展现。光这一点,就赢了很多抗战类题材的作品。

所以你看,即便拍得不咋地,但你拍出了观众想看的,观众依然会真金白金支持你的电影。

《731》这种素质可以做到这个成绩,说明市场的下限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低。那么要不拉跨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其实春节档《哪吒2》已经给出答案了。

但现在电影圈里能明白这一点的人不多。大部分导演只沉浸在自我表达里,和市场早已脱节太久。

他们的作品,说实话比《731》强的有很多。

结果最后只有《731》第一个吃到了螃蟹。

现在再怎么吐槽它拉跨与劣质,都改变不了观众真的就是想看这个。

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票房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写了。

不去拍观众想看的,就别怪观众不来看你的电影。

来源:无尾电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