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止到10月9日国庆假期结束,《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票房停留在7500万左右,单日票房增长已经低于百万,最终票房大概率无法突破1亿门槛。在票房增长无力的同时,影片口碑也出现下滑,豆瓣评分从7.5跌至7.2。
国庆档电影市场的惨淡无需多言,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票房惨败已成定局。
截止到10月9日国庆假期结束,《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票房停留在7500万左右,单日票房增长已经低于百万,最终票房大概率无法突破1亿门槛。在票房增长无力的同时,影片口碑也出现下滑,豆瓣评分从7.5跌至7.2。
作为国内首部官宣立项的三国题材动画电影,更有易中天编剧、光线传媒参投,《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是国产动画电影对历史文化题材的一次全新且大胆的尝试,承载着市场和无数观众的期待,只可惜这份期待在今年国庆档彻底落空了。
随着《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票房惨败,国产动画电影对新题材、新故事的探索实验走向了新的困境。
不算烂片,但也不够好看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绝对算不上一部烂片。
影片讲述了一个很新的中国故事,以曹操为主视角,通过他与袁绍、刘协三人之间的纠葛纷争来展现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历史图景,其中融入了讨伐董卓、官渡之战等经典历史事件,用新的叙事视角来诠释传统故事。
过往的影视剧创作中,不乏三国题材,或讲述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或呈现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的鼎立,其中曹操的“奸雄”形象已经成为了经典,而《三国的星空》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整体故事呈现相当颠覆,给了观众很大的新鲜感。
另一方面,影片视觉效果非常出彩,创新水墨渲染技术、超50家博物馆提供技术支持,对汉代服饰、建筑、饮食文化的还原相当考究,因而整体画面呈现质感十足,这也是一部历史文化题材的动画电影最大的优势。
尽管故事新颖、视效出色,但《三国的星空》市场反馈却并未达到预期,或许确实有市场冷淡的原因存在,但更大的争议其实集中在影片内容上,新颖的背面是观众认同度的不足。
第一波观众评价出炉时,《三国的星空》就被评为曹操的“洗白录”,塑造一个颠覆传统的曹操形象是影片最大的看点,但将“奸雄”塑造成一个“忠臣”是很难让观众接受的,也牺牲掉了角色本身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导致影片出现了“洗白曹操”的论调。
客观来说,“洗白”这个词过于严重了,文艺作品本身不等同于真实历史,在创作过程中对历史进行一定程度的二创加工是很正常的,与其说是“洗白”,不如说是选择性呈现,在寻求新叙事视角的过程中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加工改编,选择性呈现了角色形象的某一面。
但不能否认,这种选择性的呈现确实牺牲掉了人物的复杂性,尤其是对于曹操这样一个拥有多面性格特征的历史人物,仅仅凸显他的性格优点,而忽略性格弱点,在很大程度上也消解了角色本身的魅力。
不过影片中曹操形象过于单薄或许要归咎于内容体量的原因,《三国的星空》显而易见要打造系列电影,第一部只是一个开始,因而人物塑造、故事发展可能并不完整,在电影彩蛋中借小童之口抛出了一个悬念“曹操,他变了吗”,似乎就在为第二部赤壁之战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做铺垫。
不考虑后续系列电影的开发,仅仅将《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当做一部完整的电影来看,确实很难忽视人物塑造、故事构建不够精彩的问题,仍然没能逃脱国产动画电影“有技术没故事”的困境,不能说是烂片但也不够好看,自然很难带动观众走进影院。
“新文化”难拍
在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神话IP的商业可行性已经得到了反复验证,因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乃至现阶段,以神话IP为蓝本进行改编的作品仍然是市场主流。
但神话IP改编并不是万能范本,尤其是随着动画电影市场的发展,同类型神话题材改编作品不断涌现,套路化、同质化的内容导致观众审美疲劳,除了少量头部作品之外,动画电影票房表现普遍不佳,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成为了行业共同的目标。
2023年追光动画的《长安三万里》为国产动画电影打开了新的大门,以盛唐到安史之乱为背景,聚焦李白和高适的友情,展现了一幅精彩的诗人群像画卷,从一个鲜少有影视剧涉足的视角讲述中国传统故事,在这一年的暑期档豪取18亿票房。
《长安三万里》是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的开端,也是非少儿动画电影脱离神话题材的一个成功的开始,动画电影开启了对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人物和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创作的探索实验。
比如追光动画在今年暑期档推出的“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作品《聊斋:兰若寺》,区别于传统的“聊斋”影视剧以妖魔志怪为主角,影片改编自中国古代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以书生蒲松龄的视角去评判各种离奇的故事,由《长安三万里》原班人马打造,以动画形式重新诠释经典文学作品。
包括追光动画也将打造“三国”系列故事,目前《三国第一部:争洛阳》已经完成立项,正在制作阶段,预计将于2026年上映。
而光线传媒的动画电影虽然仍然以神话题材改编为主,但参投并发行的《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也是对“新文化”题材的一次尝试。
距离《长安三万里》上映不过短短两年,“新文化”系列动画电影已经陆续问世,对经典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创作成为了国产动画电影新的发力点,其实是在意料之中的。
一方面,“新文化”系列同样具备神话系列的IP优势,受众范围大、IP知名度高、影视剧改编丰富,以动画的形式重新演绎可以说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另一方面,内容价值、文化价值相对更高,以动画形式让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影响到更大范围的圈层用户,《长安三万里》带领观众领略唐诗的魅力,影片荣获金鸡奖、百花奖等多个奖项,更入围了奥斯卡金像奖。
但具体到市场反馈上,就目前已经上映的两部“新文化”题材电影来看,票房表现其实不够出彩,《聊斋:兰若寺》尚且拿下了2.43亿票房,《三国的星空》连破亿都难,这类动画电影为何再难达到《长安三万里》的高度?问题或许仍然出在剧情内容上。
事实上,国产动画电影仍然没能集体逃脱“有技术没故事”的困境,剧本不够扎实、剧情不够精彩是普遍问题,但改编自历史人物和经典文学的影视作品恰恰对剧本要求更高,如何让故事足够动人、发挥出题材本身的文化价值,或许要寄希望于编剧水平的提升了。
尽管在《长安三万里》之后,“新文化”题材动画电影的市场反馈不够好,但动画电影想要走出神话系列,寻找新故事、新叙事,总需要有人来做。
来源:眸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