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妥妥的种族歧视:因为中国观众不爱看黑人的电影?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9 15:41 3

摘要:西方媒体老爱拿中国观众对黑人主演电影的冷淡说事,直呼这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尤其是《黑豹》系列和《小美人鱼》这些片子,在中国票房扑街后,推特上就有人跳脚,指责中国人天生讨厌黑人主角。可实际情况数据摆在那儿。

西方媒体老爱拿中国观众对黑人主演电影的冷淡说事,直呼这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尤其是《黑豹》系列和《小美人鱼》这些片子,在中国票房扑街后,推特上就有人跳脚,指责中国人天生讨厌黑人主角。可实际情况数据摆在那儿。

2018年这部漫威大片全球狂揽13亿美元票房,在中国却只拿了1.0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大概6.3亿。同期《复仇者联盟3》在中国轻松破20亿,《复联4》更夸张,直接42.5亿。为什么黑豹就拉胯了?网上有人直球吐槽,说全片黑人演员太多,画面太暗,看得眼睛疼。豆瓣评分6.9分,评论区一堆人抱怨科幻壳子裹着非洲部落元素,节奏慢吞吞的,没新鲜感。西方媒体像Quartz和The Outline就抓着这些评论大做文章,说中国有反黑人种族主义,还挖出2016年那个洗衣粉广告,黑人塞进洗衣机出来变白,闹得沸沸扬扬。2018年春晚还有黑脸表演,2021年又来一出,广州街头2022年也爆出歧视非洲人的事儿。

但你别急着点头说“是种族歧视”,再看看续集。《黑豹2:瓦坎达永远》2022年全球上映,2023年2月才在中国影院落地,总票房才1.35亿美元,国内更惨,只有1.2亿人民币。少了查德威克·博斯曼这个灵魂人物,故事硬凑新黑豹,观众自然不买账。豆瓣6.2分,评论说特效一般,剧情强行政治正确,塞太多多元议题,娱乐性打折。西方又开始哭喊种族主义,可中国观众的反馈更多是“故事不接地气”,不是直奔着黑人演员去的。反观《速度与激情》系列,黑人泰瑞斯·吉布森演的罗曼,每次飙车戏都火爆,系列总票房在中国超50亿。为什么?因为动作刺激,兄弟情谊,没那么多说教味儿。

再拉《绿皮书》出来说说。2019年这部奥斯卡最佳影片在中国上映,讲白人老板和黑人钢琴家公路旅行,全球票房3.3亿,中国只4.78亿。同期漫威片随便一部的零头都够。为什么?很多人说,这片子太美国本土化,种族和解的桥段在中国人眼里像上课,少了好莱坞一贯的爆米花乐子。Reddit上有人分析,黑人主演的片子多讲美国国内种族问题,对国际市场没共鸣,中国观众更爱本土英雄叙事,像《战狼2》在非洲取景却讲中国故事,票房56亿。

而最近的《小美人鱼》真人版,2023年5月在中国上映,五天票房才1950万人民币,全球1亿多美元的北美票房对比下,简直惨不忍睹。黑人女主哈莉·贝利一出场,西方粉丝护犊子,说中国海报把她皮肤改蓝了,是歧视。DW和澎湃新闻报道,推特上骂声一片,北京官方媒体还回怼,说这是文化差异,不是种族仇恨。实际情况呢?电影本身口碑崩盘,烂番茄新鲜度才67%,中国观众吐槽改编乱七八糟,歌舞少,特效假。Bilibili和知乎上,评论说“不是讨厌黑人,是讨厌烂片”。

还有《美国队长4:勇敢新世界》,2025年2月上映,黑人山姆·威尔逊接棒队长,中国票房扑街,只几千万人民币。搜狐文章说,西方媒体又破防了,直指中国歧视黑人主角。可数据对比,《美国队长3》2016年票房12亿,黑人黑豹客串也没问题。问题出在续集剧情疲软,超级英雄片审美疲劳,加上漫威宇宙乱套。豆瓣5.8分,观众说动作戏少,政治议题多,强行多元到尴尬。Sohu分析,这不是针对黑人,是整个好莱坞输出模式的错位。

而中国对黑人电影的冷遇,有种族偏见成分,但远没那么简单。Sixth Tone报道,2021年说中国准备好黑人故事了吗?反黑人情绪存在,源于接触少,媒体负面刻画多,像非洲移民在广州被歧视,2020年疫情时还闹出驱逐非洲人的事儿。Reddit讨论,黑人主演片在中国失败,多因主题不合拍,美国种族叙事在中国像外星语。但也有人指出,中国没欧洲那种奴隶制历史,种族概念不同,更多是肤色刻板印象。

但好莱坞的“政治正确”也得背锅。Black Panther本意是赋权黑人文化,在中国却被解读成宣传片。Quartz 2018年文章说,中国回应种族指责时,混淆肤色和种族,忽略细微差别。Hollywood Reporter预测黑豹征服中国,结果票房平平,当地观察者早料到外国媒体会骂种族主义。中国宣发团队也拉胯,《黑豹》海报强调漫威大片,没突出瓦坎达的非洲未来主义,卖点没对路。反观《尚气》2021年,中国票房4.2亿,黄皮肤英雄接地气多了。

从市场逻辑看,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2023年总票房超500亿人民币。黑人片占比低,不止歧视,营销和本土竞争都压着。The China Project 2018年写,黑豹挣扎不是因为黑人太多,而是档期撞上《侏罗纪世界2》,加上春节后观众疲软。HiredChina 2023年说,线上评论暗示微妙种族不适,但核心是全黑演员阵容视觉单调。

再看正面例子,证明不是一刀切。《黑豹》里路迪饰演的角色受欢迎,观众爱他的搞笑。泰瑞斯·吉布森在速激里是固定咖位,黑人身份没成障碍。甚至《指环王》黑精灵争议后,中国观众也没全盘抵制。2023年Reddit帖问黑人片在中国失败例子,答案是多,但《疯狂的亚洲富豪》证明,多元不等于扑街,只要故事好。反过来,美国观众对中国片也挑剔,《流浪地球2》2023年北美票房低,有人说集体主义太中国味。

因此,种族歧视在中国存在,数据和事件铁证如山,但票房低更多是文化碰撞和内容问题。好莱坞别总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市场,中国观众也得反思偏见。平等不是强塞多元,是让好故事自然流通。毕竟,银幕上谁演主角,观众只问值不值得那张票钱。

来源:竹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