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本土文化基因的奇幻世界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9 09:45 2

摘要:暌违5年,导演路阳携新电影《刺杀小说家2》回归大银幕。接续前作《刺杀小说家》,该片用瑰丽想象和硬核特效,进一步拓展国产电影视听表达的边界。回首过去5年,路阳十分感慨:“创作《刺杀小说家2》,依然是一次历险。”

任姗姗 徐嘉何

暌违5年,导演路阳携新电影《刺杀小说家2》回归大银幕。接续前作《刺杀小说家》,该片用瑰丽想象和硬核特效,进一步拓展国产电影视听表达的边界。回首过去5年,路阳十分感慨:“创作《刺杀小说家2》,依然是一次历险。”

影片开场有一段字幕:本片基于双雪涛原著《刺杀小说家》的概念创作。在新作中,原著更像是一枚“种子”。路阳告诉我们,这一部延续了前作及原著的世界观,依然主要讲写故事的人与他笔下那个世界之间的关系,重点是探讨现实世界与小说世界的关联及其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他希望观众在角色的成长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获得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前行的力量。

电影《刺杀小说家2》海报。片方 供图

剖解奇幻的外壳,《刺杀小说家2》的内核是浓烈的现实关怀。影片的主题是“找到自己,面对自己,带着对自己的清醒认识勇敢走下去”。对路阳而言,找到这个主题并不容易,剧本写了两年多,“甚至一度写不下去”,是网络上许多年轻人奋力改变命运的热血故事,帮他重拾拍电影的信念感。片尾那一句字幕:“献给每一个奋力生活的你”,是创作者的自白,也是送给每一位观众的祝福。

《刺杀小说家2》充满奇思妙想,小说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相遇、交织与对撞,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看点,也是制作上的难点。全片制作调动了全国近40家特效团队,拍摄时,剧组在青岛东方影都实景搭建了3座超5000平方米的摄影棚,置景和设计量较前作翻倍。前作中,虚拟形象巨物的拍摄顶破了当时国产电影特效的“天花板”。这一次,虚拟拍摄依然大显身手。不同的是,从“预制”变为“在线”,演员在现场与其他角色互动的同时,就完成了动作与表情的捕捉。这一切,都少不了最新技术的辅助。

更有意思的是,国产科技产品也加入这部奇幻电影的制作。有的成为“彩蛋”一般的角色,比如,手机。他们尝试让手机在片中不仅是一个角色,也牵引出一组戏剧矛盾、一条叙事线索。“无人机被大范围应用于拍摄,我们还尝试将机器人改装为移动摄影平台,用于特殊地形或复杂镜头的拍摄,”路阳说,最终效果要交由观众来评判。

从电影《流浪地球2》的科学顾问团到电影《窗外是蓝天》背后的中国航天,“电影不再仅仅是电影人的创作,其他行业尤其是科技企业正成为电影创新的强大支撑。”不过,路阳也重申,“追求技术从来都不是我们的目的,技术始终要为叙事服务。”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观看《刺杀小说家2》,一个直观的感受是这个梦境“更中国了”。从中国传统配色到隋唐五代服饰,从古代建筑到石刻造像,影片系统性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构建具有本土文化基因的奇幻世界。路阳等主创曾去敦煌莫高窟、克孜尔千佛洞、大足石刻等文化遗产地采风,由此搭建影片的美学根基。借鉴莫高窟壁画,影片大量使用中国传统矿物颜料色彩,至于“太初秘境”等场景,则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加入超现实光效,让“美轮美奂”变得具象化。

如果以2010年上映的《盲人电影院》为起点,今年是路阳从影第十五个年头。过去15年,他拍过现实题材、动作武侠和历史传奇的影视作品,单单创作《刺杀小说家》《刺杀小说家2》就用了9年,因为他选了最具挑战也颇有风险的奇幻类型。

“回顾9年创作历程,我毫无遗憾。”路阳说,技术在迭变,观众不断吸收时代带来的一切养分,创作者要想不被观众“抛下”,就必须要学习要进步,要快些,再快一些。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