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庆档的电影票房已经差不多定格,今年的情况让很多人觉得不太理想。票房数据摆在面前,大家都能看到和之前几个年份的落差。今年大多数新片没能抓住观众心,反而有一部话题电影把票房往上带了不少。
国庆档的电影票房已经差不多定格,今年的情况让很多人觉得不太理想。票房数据摆在面前,大家都能看到和之前几个年份的落差。今年大多数新片没能抓住观众心,反而有一部话题电影把票房往上带了不少。
老电影与新电影的票房变化
今年国庆档,多数人都在讨论两部片子。《志愿军3》是系列里评价最好的,但票房真不算高,以往的两部能有接近9亿和12亿,今年这个第三部,大概率也就到7亿左右结束。这些数字和之前相比,差得有点远。
可谁能想到《731》却在大家没太关注的情况下票房一路上涨。原本的票房预测是15亿,结果在短短几天变成19亿。这部电影并不因为质量好才火,它靠的是话题带动了关注和讨论,和电影本身关系不大。这让人明白,电影光有质量不够,还得有人讨论,才有人走进电影院买票。
评分和票房的奇怪关系
找不到评分高又卖得好的电影,这是今年国庆档很明显的现象。《志愿军3》口碑很不错,评分一直往上走,可票房却没有跟着涨。而像《浪浪人生》,剧情虚假、逻辑也说不通,评分还在往下跌,但票房反而突破预期,多卖了上亿。
国庆档电影评分和票房的走势反着来,评分越高票房越低。
这让人看不懂为何不少观众会买票去看评分低的电影。影片的故事和主角也没让大家觉得新鲜,高分电影却没人买账,低分影片卖得更好,这样的情况以往很少见。
观众看的到底是什么
有些电影,像《毕正明的证明》和《震耳欲聋》,评分都挺高。导演拍得用心,题材也算新。但票房就是上不去。比如拍反扒的电影,用了很多摄影技巧和快节奏,观赏性强,却因为和现在观众的生活没啥关联,没能引发大范围的讨论。
没有话题性的电影,几乎很难吸引大家买票。
观众喜欢共同参与讨论,喜欢电影背后的故事和争议,如果没有这些,电影再好也不热闹。这就像《731》一样,电影本身质量很一般,可大家都在讨论,所以票房一下子被带起来了。
时代在变化,题材也在变化
国庆档中的一些电影,主题离观众当前生活有些远。像《三国的星空》,说的是三国历史,有些地方设定和大家熟悉的不太一样。对老观众来说,可能会有些失落。现在大家更多关注现实话题,历史题材要想出头,难度就变大了。
今年的电影市场话题比质量影响大。
电影是不是热门,不看导演拍得多用心,反倒是能不能引发大家聊起来更重要。没有关注度的题材很难获得好票房,观众的需求已经转到新方向。
曾经的票房黑马为何消失了
今年很多新导演尝试创新,但打破市场的力量不够大。像光线这种动画公司投资新题材,没有带来想象中的效果。老观众喜欢原著改编、历史厚重感,但现在的电影把这些都打破了,大家一时还难以接受。
市场上依赖的是大事件、大话题。没有抓住观众讨论点的电影,不管是不是用心拍,票房都被话题片子压得死死的。这种趋势在今年国庆档体现得很明显。
评论区
今年国庆档的电影你看了哪几部?你是怎么选电影的?觉得评分和票房哪个更值得参考?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面讲讲你的想法。
来源:三半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