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上的官渡之战,以动画电影的形式在大银幕上重现,让我们看到了相对完整、细节充实的战况进展。
讲真,国庆档我看的七部影片中,愉悦感第二就是这部《三国的星空》了。
画面、视觉、特效,做得相当精致,细节无比考究,复现了许多博物馆里的珍贵文物。
历史上的官渡之战,以动画电影的形式在大银幕上重现,让我们看到了相对完整、细节充实的战况进展。
对于战争大场面的展现,工整、磅礴、波澜壮阔。
对于洛阳古都繁华盛景进行的完美复刻,令人惊艳,心向往之。
曹操的诗歌诸如《短歌行》贯穿其中,自然地融入剧情,平添了许多的文化韵味。
最后以一首《观沧海》收尾,英雄豪情,慷慨激昂,歌以咏志,甚至颇有些历史感。
剧情整体来看非常流畅,人物的情感也很动人。
曹操与刘协、袁绍的复杂纠葛整得还挺感人。
如果抛开历史真实不讲的话,这片儿其实真的很好看。
但是,万万没想到,易中天老师,作为曹操的唯粉,居然把曹操拍成了刘备?
影片中,曹操被塑造成了一个仁义忠勇,忠于汉室,鞠躬尽瘁的人物,与史书中以及文学经典中曹操的枭雄形象截然不同。
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行为做派,这个曹操都更像是刘备。
反而把袁绍拍得更像个枭雄或奸雄形象,而且对袁绍的镜头,尤其是最后战败时候,仰拍镜头把袁绍拍得非常高大。
但曹操的人物形象塑造就很糟糕了,有意地抹除了他的一些争议性事件,又有意地拔高了他的心胸立意。
随着对于曹操的美化以及忽略掉争议点,相当于是抹平了这个角色的个性与棱角,使得第一男主的人物形象变得非常扁平化。
曹操与袁绍之间年少时把酒言欢的情意,通过一起偷香炉的事件来展现,两人不同的性格与人物形象跃然而出。
多年以后,袁绍还在耿耿于怀:曹操喊那一声“贼在这里”,是为了救他,还是害他?
官渡之战,袁绍大败,终于忍不住开口问了曹操,曹操答:我要是不喊那一声,你会放手吗?
所以,宽厚仁德的曹操VS心思复杂多疑的袁绍,虽然但是,脱离历史真相不谈,这两人的恩怨情仇其实挺好看。
中间袁绍请曹操吃饭那段也非常好看,对于美食与器皿,细节的讲究,文物的复刻,到了非常精细的地步。
影片中对于大汉天子刘协的形象塑造,虽说也是脱离了史实,但如果把他单纯地看成一个电影里的虚构人物,其实也还不错。
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少年天子批阅奏折只得一次次的“制约可”,唯一能做得了主的是后宫申请痰盂的折子。
终于有了批“否”的权力,少年很开心,眉飞色舞,刚要否决,又眉宇一暗,叹口气,何必难为他们呢?依旧批了可。
连年大旱,朝廷举行祈雨仪式,刘协看到按照习俗惯例鞭笞罪人的场面,“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话从少年嘴里说出,不再是圆滑套话,有股别样的真诚,刘协真诚地为他的“罪”接受鞭鞭见血的鞭笞。
天子回洛阳,唯有曹操一人来接驾,两人策马同行,一起看了路上最美的风景,同饮一壶酒,,畅聊人生与天下。
后来曹操未请示刘协,径自杀了一些人,刘协受人挑唆,给了董承一个杀曹操的秘诏,然而这诏书是个条件句,如果曹操不臣,则凭此诏,杀曹操。
董承擅自裁掉了一部分,变成了一个杀曹操的命令句。
于是造成了刘协曹操君臣之间的嫌隙,直到曹操杀董承,袁绍与曹操开战。
大战在即,天子刘协孤身一人来到曹营,就是为了亲自来解开君臣之间的心结,以避免曹操带着心结上战场,也怕自己以后没有机会说。
这一出整得还情意绵绵,天子亲自上门澄清误会,解开心结,君臣之间冰释前嫌。
君臣同心,其利断金,这边曹操在战场上厮杀,这边大汉天子为他看守军营,以万乘之尊、一人之力,挡住了千军万马,简直太感人了有没有?
完全避而不谈曹操杀了刘协的皇后和董贵人的事情。
总而言之,看《三国的星空》,只要把它当成一个纯属虚构的新三国的故事,真的挺好看的,要画面有画面,细节要多考究有多考究,战场名场面气势恢宏,诗歌加持文化底蕴丰厚,人物之间的恩怨纠葛也是跌宕起伏,甚是感人。
总之一句话,别把曹操当曹操,别把袁绍当袁绍,此刘协也非彼刘协,你就可以像我一样把《三国的星空》看得无比愉悦。
来源:小花视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