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本届国庆档最重磅的头部大片,相信有很多观众都已观影,从商业角度来讲,拍电影一边是传播文化价值,一边是赚取票房。
“和平就像小孩,终究是会走到你前面来。”——摘自电影《志愿军3》中的台词。
这是本届国庆档最重磅的头部大片,相信有很多观众都已观影,从商业角度来讲,拍电影一边是传播文化价值,一边是赚取票房。
但市场始终是残酷的,《志愿军3》虽然稳坐国庆档六连冠,预测票房6亿,也是档期内票房最高的电影,可还是得面对亏损的尴尬困局。
在高投入与长线回收的博弈中,赵林山的《731》以另一种打法,在陈凯歌的战场上攻城略地。一部没有《志愿军3》那样庞大预算的影片,为何把《志愿军3》给打懵了呢?
且看啡哥以下分析。
一、预测票房6亿,《志愿军3》六连冠还得亏钱。
国庆中秋假期前半程,交通出行人数破了12.43亿人次,又创历史新高,大家都想着出门放松一下,结果电影市场却有点凉。
截止10月6日19点,国庆档大盘轰下15.2亿,单日成绩处于持续减少状态,观影人次也下降的厉害。
这可是全年第三大档期啊,国庆中秋双节叠加,本该是票房井喷的时候,怎么就蔫了呢?
原因其实不复杂:观众选择多了,钱包却没那么鼓。旅游、聚会、短途自驾,这些都抢走了影院的客流。加上今年经济大势,大家花钱更谨慎了,看电影不再是首选娱乐。
在这个背景下,能赚的寥寥无几,恐怕除了赵林山的《731》大赚和檀健次的《震耳欲聋》勉强盈利之外,大部分影片都难逃亏损的命运。
像黄渤的《浪浪人生》、易中天的《三国的星空》、王安宇的《毕正明的证明》这些,基本都得赔本。其中亏钱最多的当属《志愿军3》和港片《风林火山》了。
尤其《志愿军3》的亏损实在有些窝火,为啥这样说呢?咱们来看看它的系列表现。从往年数据看,《志愿军》系列本来是票房稳步上升的趋势。
2023年,第一部《志愿军:雄兵出击》,票房8.68亿,豆瓣6.9分;
2024年,第二部《志愿军:存亡之战》,票房直接冲到12.06亿,豆瓣6.7分。
口碑稳,票房只多不少,按理说第三部应该更上一层楼,可现实呢?
截至2025年10月6日21点,《志愿军:浴血和平》票房4.16亿,豆瓣开出了7.3分尚好口碑,可预测票房却只有6亿。
从单日票房来看,该片上映六天,拿到了六个票房冠军,也就是六连冠。《志愿军3》和第二部12亿相比,6亿预测票房就是拦腰砍断。
您肯定要问,为啥会大跌呢?啡哥分析认为,最关键就在于同类型竞争太猛了,尤其赵林山的《731》真的是在虎口夺食。
简单说,这两部都是主旋律战争片,观众预算有限,国庆档只看一部同类型电影的话,选了《731》就等于放弃了《志愿军3》。
再看看《731》有多猛?
国庆档之前,工作日票房已经跌到了2800万了,业内很多人士都觉得,国庆档一来,这部电影就会下映,其总的预测票房也会止步于15.5亿。
可现在《731》的票房已经狂揽18.2亿了,位居榜单亚军的位置。这国庆中秋期间,该片共产出了3亿票房,如果没有这部电影,意味着,《志愿军3》极有可能会增加3亿票房。
这不就是赵林山定点把陈凯歌打懵了嘛。
二、《志愿军3》短评。
这是该系列终章,电影以一边谈,一边打双线叙事进行,融合了前面两部中的演员戏份,再引入宋佳主演的林月明这个谈判专家角色。
咱们先说优点:
影片用心的地方不少,比如两个张孝文,司机班老赵的戎马一生,这些小人物的故事串联起来,处处见真情。
主角李晓、杨三弟、孙醒、吴本正、姚庆祥等多线并进,给谈判和多场持久战做足铺垫,场场都能让观众共鸣。
尤其是上甘岭和坦克战的描绘,让观众热血澎湃,演员们演技都是杠杠的,张子枫的坚韧、朱亚文的硬汉气质,都给影片加分不少。
结尾处,回到现代,真实的志愿军老兵出场,以及送英烈回家,对李晓一家的追溯回忆,让我们感到和平来之不易。
这是全片最精彩镜头,陈凯歌在调度文戏方面,还真有两把刷子。
再说缺点:
影片想讲的东西太多,导致有点散。刚开始那段讲述近代史的台词,设计太直白了,就感觉像是历史老师讲课一样,突兀得让人出戏。
前面铺垫太长,近40分钟没有战争戏份。电影这东西,得留白,得靠演员的眼神、画面的张力来打动人,而不是硬煽情,尤其孙醒和姚庆祥等角色,都有大量煽情部分。
在好几场戏中反复出现,就弱化了战争的残酷感,陈凯歌不该为了效果而强制观众落泪。这点上,影片有点败笔。
因为这是大型历史题材影片,要做到面面俱到是非常不容易的。总体来说,《志愿军3》的完成度还是相当不错的。
我个人给此片打四颗星,8.0分,推荐观影!
三、预算成本5亿,《志愿军3》亏损2.5亿。
这个由陈凯歌倾力打造的系列,总投资高达15亿,平均每部成本约5亿元,回本需要整个系列达到45亿票房,而目前前三部总票房预计难以突破30亿。
《志愿军3》的预算成本高达5亿,这在国产大片里不算低,主要开支分三块:
其一,实景搭建。片中上甘岭战役和最后的坦克战,都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搭个战场,得请专业团队,材料、道具、场地,少说数亿元投入。
其二,特效制作。飞机等大场面调度,全靠CGI技术,这块技术费用高,国内顶尖团队,一出手就是大把钱,大约耗费几千万。
其三,演员片酬。全明星阵容,张子枫、宋佳、朱亚文、陈飞宇、彭昱畅、肖央这些主演,每人至少100万,六人就600万。
然后王砚辉、郭涛、王传君、周政杰、张宥浩、吴昊宸、王挺、郭晓东、李晨、杜江、冯绍峰、闫妮、阿如那等,30多位知名演员,每人50万起,也得1500万以上。
再加上上千群众演员,按天算钱,2000人,每人每天100元,一天20万,拍三个月,那就是1800万左右。
这些加起来,演员的片酬估计花费6000万的样子。还有剧组吃喝、住宿、用车、后期制作和宣发费用等开支,总的预算成本高达5亿。
其实,这个系列从头到尾都在亏钱,只有第二部亏得最少。
主要投资方是中影,这类片子属于任务型,目的是历史教育,像之前的《大决战》一样,不管票房多少,都得拍。
可拍电影,总得想赚钱吧?教育和盈利不冲突,你看,《731》也是这样的情况,票房照样赚到手软。
按行规,成本5亿,回本得三倍票房,也就是15亿。可现在预测6亿,按照37%的分账比例,片方到手2.2亿。
加上海外版权2000万,下映后流媒体平台1000万,总回收2.5亿。5亿减2.5亿,净亏2.5亿。
在今年亏损榜上,排第五。前四是《蛟龙行动》、《封神2》、《东极岛》、《风林火山》。这数据一摆,陈凯歌和投资方都输得很惨。
四、陈凯歌为啥会被赵林山碾压呢?
其实最根本的就是陈凯歌你不会宣发啊,这方面你还真得向赵林山老师学习,看看他是如何宣发的。
首先是赵林山卖惨。
得对外宣称,抵押房产,把个人所有资金全部投放进来。别人不敢拍的,或者有多少导演和编剧拍这样的题材,消失不见了。
我的天啊,到底是哪几位电影人拍个电影,竟然变成了失踪人员?啡哥全网号召所有人,找一下这几个“消失的他”呗。
然后制造冲突。
打着“举报”的名头,暗地里指影片可能无法和观众见面了,因为“有180万人在举报”,或者某国的某个机构花钱组团来抵制,美其名曰,这钱不是白花的。
让他们提供举报截图,或者对方花钱转账截图,全网都找不到一张。
最后就是,这个“勿忘”题材,每个人必须都要去看。
以不看不是什么人为主,还有很多人说“电影拍的好不好无所谓,只要记住历史就行了”。乖乖,用这样的电影去记住?有没有搞错,难道没有这部电影,就不能记住了吗?
陈凯歌,你看看你的《志愿军3》,这些宣发边角料,一个都没有用,这宣发造势哪能让票房起飞啊?
以上三点,会不会是被赵林山打懵的根本原因呢?
你和中影花费巨资和几千人打造的《志愿军3》,在姜武饰演的王永章面前,啥也不是,他们只需要在头上装个摄像头,在一个超大的屋子里兜兜转转,就把你完胜了。
虽然姜(陈凯歌)还是老的辣,但新人(赵林山)更会玩啊!
赵林山用《731》证明,精准运营才能笑到最后。陈凯歌虽暂失一城,但大师风范还在。期待下次交锋吧。
来源:电影票房预告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