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风林火山》被万达影院在国庆档“提前放弃”,首日票房仅破2000万时,几乎所有人都认定:这部集结金城武、梁家辉、刘青云、古天乐的“王炸阵容”电影,彻底翻车了。但细看差评,你会发现一个矛盾点——骂它“故弄玄虚”的人,和夸它“视觉惊艳”的人,往往来自同一批观众。
当《风林火山》被万达影院在国庆档“提前放弃”,首日票房仅破2000万时,几乎所有人都认定:这部集结金城武、梁家辉、刘青云、古天乐的“王炸阵容”电影,彻底翻车了。但细看差评,你会发现一个矛盾点——骂它“故弄玄虚”的人,和夸它“视觉惊艳”的人,往往来自同一批观众。
争议核心:形式大于内容,还是艺术超前?
导演麦浚龙为《风林火山》打造了一个“下雪的香港”末日世界,黑灰白三色镜头、慢动作枪战、哲学台词,处处透着“作者电影”的野心。但问题也出在这里:当观众期待一部爽快的犯罪片时,麦浚龙却递上了一部需要“做笔记”的文艺实验片。
比如,影片开篇用黑底白字介绍背景,被吐槽“2025年还在用PPT式旁白”;金城武与高圆圆的对手戏,被指“像在拍MV而非演戏”;更关键的是,7小时初剪版被删成132分钟,导致剧情断裂,观众直呼“看不懂”。
被低估的“暗黑美学”:它其实很敢拍
抛开叙事混乱,影片的视觉和主题仍有亮点。麦浚龙用“雪覆盖铜锣湾”的超现实场景,隐喻毒品对社会的侵蚀;金城武饰演的“腹黑富二代”,梁家辉的“心结老警察”,古天乐的“冷面杀手”,角色复杂度远超普通犯罪片。甚至有影评人认为:“它像《无间道》+《黑社会》的暗黑版,只是麦浚龙把故事讲砸了。”
市场教训:观众不买“作者梦”的账
《风林火山》的失败,本质是“作者电影”与商业市场的碰撞。麦浚龙为追求艺术表达,牺牲了叙事流畅性;为打造视觉奇观,耗资4亿港元却未换来匹配回报。当观众走进影院,期待的是“值回票价”的娱乐体验,而非“需要解读的艺术品”。
结语:
《风林火山》或许不是烂片,但一定不是“适合大多数人的电影”。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华语电影市场对“作者表达”的包容度——观众可以欣赏实验性,但绝不会为“自嗨”买单。麦浚龙的勇气值得尊重,但下一次,或许该先学会“把故事讲清楚”。
来源:老孙浅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