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易中天担任编剧和监制的国庆档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正在热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易中天表示,该片的改编主要来自《三国志》和《后汉书》,“跟《三国演义》完全没有关系。”他希望由此可以给观众带来一个全新的曹操、袁绍和刘协的人物形象。
由易中天担任编剧和监制的国庆档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正在热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易中天表示,该片的改编主要来自《三国志》和《后汉书》,“跟《三国演义》完全没有关系。”他希望由此可以给观众带来一个全新的曹操、袁绍和刘协的人物形象。
编剧 易中天
剧本前后改了52稿
作为一名历史学者,易中天因为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品三国》而被观众熟知。2023年春天,一位朋友给他发来一张照片,是一个学生在上海地铁里看书的画面,照片显示,学生看的是易中天写的《曹操》上中下三卷中的下卷,这给易中天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他又接到了深圳一个孩子在地铁里看《曹操》的照片。《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总制片人易海贝突发灵感,建议易中天征求一下小读者的意见,于是就在上海举办了一个小读者见面会。当时很多小读者在现场问到“会不会拍成电影”,于是易中天就萌生了把三国故事搬上大银幕的想法。
易中天当编剧的经历可以追溯到1966年,他当时在新疆一个宣传队做编剧,写过舞台剧的剧本,后来创作的独幕话剧《模范监狱》还在全国公演过。“我本来就是编剧,后来才写诗,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我考上后才开始做学问。”正是有这样一段经历,他才觉得当编剧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从话剧编剧转变成电影编剧,“话剧主要是靠语言,而电影需要动作和镜头语言,因此大量镜头语言我就交给导演去处理。”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的剧本前后共改了52稿,易中天透露第一稿出来后,大家反映太长,够拍5个小时,他本意是想让三国时期那些有名的人物都能出场,但电影不能太长,后来就决定把“刘关张、董卓吕布”这些熟悉的人物都去掉了,变成以曹操、袁绍为主,将叙事重点聚焦在官渡之战上。“就是想把它做透。”易中天解释,《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不是一部历史纪录片,而是一部故事片,因此故事思维贯穿创作过程。
启用曹操袁绍刘协“三体”模式
易中天这次采用的主角是曹操、袁绍和刘协三人,他称之为“三体”模式,这是他从科幻小说《三体》中得到的灵感,“三体”的结构虽然不稳定,但有很多变化,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故事表达。
片中曹操和袁绍、曹操和刘协的关系贯穿全片。易中天透露,曹操和袁绍从小就是发小的关系,“我的依据来自《三国志》和《后汉书》,我不是改编四大名著,我是改编自历史。”《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开头,就是小时候的曹操和袁绍一起偷一只香炉。易中天这样解释两人的关系,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而曹操的父亲却是一个宦官的养子,两人的出身也注定了日后的隔阂。易中天把袁绍的个性定位为“孤傲者”,在电影中,袁绍长得高大,身穿华服,生活奢靡,同时又是一个好面子的人,喜欢摆谱,背后其实是他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相比之下,曹操是一个“孤勇者”,性格有点混不吝,敢作敢为,这从他20岁当洛阳北部尉时将一个违反法规的权贵亲手打死这事可见一斑。但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想要证明自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则从曹操30岁、袁绍35岁这一年开始讲起。
关于刘协,在《三国志》中没有详细记载,但《后汉书》和《资治通鉴》中,刘协是汉灵帝刘宏的次子,取名“协”。汉灵帝本来准备立他为帝,但被同父异母的哥哥刘辩抢了皇位,母亲王美人还被刘辩的母亲何皇后毒死,这造成了他敏感的性格。后来洛阳大乱,董卓不喜欢刘辩,就立刘协为王。在易中天看来,刘协是一个“孤独者”,不想让大汉亡在自己手中,最后几乎是从长安逃出来,先过黄河到河北,最后千辛万苦来到洛阳。这些经历形成了他敏感多疑的性格,即便曹操一开始是唯一一个提出迎他去许县的人,他也不敢完全信任,这在影片中有详细交代。
曹操至少算是一个英雄
历史上对曹操可谓争议不断,但易中天坦言,“实际上,我对曹操的评级就没有超出鲁迅先生的调子。”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就有对曹操的评价,“鲁迅先生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这是我学术观点的第一个来源。”
第二个来源来自历史学家吕思勉的《三国史话》,书中专门有文章替曹操辩诬,“曹操之所以在后世挨骂,我认为根本原因是他儿子不该篡汉,但又没有让魏朝存在很久。”易中天解释,包括鲁迅在内的很多学者都有这样的观点,就是一个王朝如果存续的时间太短,里面的人物大多是“坏人”,如果王朝的时间很长,里面几乎都是“好人”,曹操就是“受害者”之一。
片中曹操和袁绍在“是否迎刘协入自己驻地”上表现出了分歧,袁绍的谋士许攸极力赞成,但袁绍本人却反对,而曹操却主动去迎接刘协。“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现在广为人知,常被用作是曹操政治野心的注解。“曹操自己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易中天认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很有可能是袁绍的人说的,“挟”在古代的意思不是“挟持”,而是“倚仗”的意思,这不是一个贬义词,“所以不存在翻案一说。”
提到影片为何取名“三国的星空”,易中天解释,三国的历史长河里诞生了无数英雄,就像漫天星斗,片名也是希望在动画电影中增加一些浪漫的元素。片中也出现了曹操和刘协仰望星空时的一段对话,曹操引用了《论语》中的一句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而刘协说自己不要什么“众星共之”,只想拥有平平凡凡的心,他的底线是保住大汉不亡。片中有流星划过夜空的画面,也有箭像星雨一样射过来的画面,都暗示着乱世中生命的脆弱和命运的不可测。
还原历史尽量做到真实
片中曹操身边出现了一只叫“麦子”的黄狗,又萌又可爱。易中天坦言这样设计就是“要有一个人能跟曹操搭话”,曹操这样的人物,内心一定是孤独的。而麦子的陪伴也见证了他的心路转变,最后狗死的时候,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把一块饼叼给曹操,“因为它认为那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易中天在影片细节上的要求非常严格,全片参考了来自国内外一百三十家博物馆、研究院、遗址的馆藏文物,曾跨越河南、河北、陕西、湖南、湖北、江苏、安徽、上海等地进行六次实地采风。
为了让团队制作时能够更好地理解片中台词,易中天甚至还会亲自演一遍,让导演参考。易中天也再三强调,影片最终呈现的是“文学形象”,而不是“历史形象”,他认为,正史记载的才可以叫“历史形象”,但即便历史形象也未必就是历史真相。能证明历史真相的只有一个东西叫“出土文物”,“我只能说,我们拍出的是一个接近历史形象的文学形象。”
作为该片监制,易中天表示,历史的剧情可以丰富,但结局不能乱改。在创作的时候团队也格外注重细节,比如说现在很多历史剧动不动就叫当官的“大人”,但在汉代,只有父母叔叔伯伯辈的才叫“大人”,不能称呼当官的为“大人”,“这个叫法到晚清才开始的,作为故事片,情节肯定要虚构,但一些细节我们尽量做到真实。”
曹操除了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电影中这次也展现了《短歌行》《观沧海》。其中《观沧海》用在影片结尾,曹操站在海边的悬崖上凝视远方,“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雄浑激越的声音折射出曹操此刻的心情。结尾的彩蛋也提示了下一部电影讲的是赤壁之战,而《观沧海》创作于建安十二年曹操平定乌桓之后,“不管心情还是时间都能对上,这是很自然的。”
谈到现在历史题材动画电影相比神话题材,市场的接受度相对局限,为什么还要坚持做,易中天借用片中曹操的一句台词回答,“‘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这就是我们的想法。我希望今年国庆档所有电影的票房都好,我们一起把中国电影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市场做大。” 本报记者 王金跃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