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内外,电影经济正重新定义文化消费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3 16:11 2

摘要:截至10月2日,202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425.02亿元,已超去年全年总票房。这组数字背后,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化消费变革。当《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全球斩获154.4亿元票房,《窗外是蓝星》将中国太空美学推向世界,电影产业早已突破单一的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

□王志高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截至10月2日,202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425.02亿元,已超去年全年总票房。这组数字背后,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化消费变革。当《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全球斩获154.4亿元票房,《窗外是蓝星》将中国太空美学推向世界,电影产业早已突破单一的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从影院欣赏古筝表演到凭票根游览景区,电影正以更丰富的形态深度融入社会经济脉络与大众日常生活。

今年电影市场的真正故事,远不止于票房数字的突破。在盐城建湖的电影院里,等待观影的观众可以一边欣赏古筝表演,一边品尝当地非遗美食建湖藕粉圆。观影结束后,还能顺手买上九龙口大闸蟹等土特产带回家。这已不是传统认知中的电影院——它变成了一个文化客厅,一个消费平台,一个连接电影与多种文化形态的枢纽。这种“影院赚人气、非遗得传承、观众享实惠”的模式,正是电影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

小票根正在发挥大能量。在浙江常山县青石镇的中国观赏石博览馆,游客们凭电影票根即可享受景区门票优惠。在常山东方广场,一张小小的电影票根成为打开美食世界的“金钥匙”,为商场带来客流增长。这种“为一部电影奔赴一座城”的现象,已成为文旅新趋势。电影如同一条纽带,将离散的消费场景有机串联,形成持续滚动的经济雪球。

政策春风为这场变革注入持续动力。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促进电影关联消费”,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也推出措施支持以影视作品流量带动线下场景创新。北京、江苏、浙江、湖北、四川等地纷纷推出“电影+美食”促消费补贴,激发消费热情。山东将《窗外是蓝星》中提到的航天员美食带到争霸赛现场,让鲅鱼饺子借电影“破圈”;辽宁将户外电影放映与饮食类非遗结合,丰富市民夜间文化生活。这些创新实践让电影从单纯的文化产品,升级为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电影经济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在《哪吒之魔童闹海》持续火爆的带动下,天津市河西区的哪吒小镇成为热门打卡地;在山西平遥古城,国际电影展与古城旅游相得益彰;《南京照相馆》在全球引发热议,让更多海外观众通过光影铭记历史。这些现象印证了电影背后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影已不再局限于两小时的银幕体验,而是演变为贯穿消费全链条的文化现象。

当观众手握电影票根,他们获得的已不仅是观影凭证,而是开启多元文化消费体验的通行证。425亿票房是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里程碑,而“电影+”带来的消费生态变革,则是这个里程碑上最闪耀的光芒。从单一票房到多元业态,从文化产品到经济纽带,中国电影正在书写比银幕故事更精彩的现实篇章。这或许才是今年票房突破425亿元背后,最值得品读的深层叙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