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电影《吉鸿昌》的拍摄历经波折,背后有许多精彩故事,剧本由陈立德创作,1957年问世,1961年在《电影文学》上以《吉鸿昌》为名刊登,当时就收到大批读者来信希望拍成电影。1962年,长影筹备拍摄,计划由林农和王炎联合执导,但因吉鸿昌曾是“旧军人”,题材敏感而被
老电影《吉鸿昌》的拍摄历经波折,背后有许多精彩故事,剧本由陈立德创作,1957年问世,1961年在《电影文学》上以《吉鸿昌》为名刊登,当时就收到大批读者来信希望拍成电影。1962年,长影筹备拍摄,计划由林农和王炎联合执导,但因吉鸿昌曾是“旧军人”,题材敏感而被迫下马。
直到1978年,齐兴家提出要拍《吉鸿昌》,并拉上李光惠联合执导,影片才重新进入拍摄流程。
饰演吉鸿昌的演员人选曾有赵凡、夏宗佑、达奇三人。齐兴家倾向于赵凡,但厂务会议最终决定由长影演员达奇出演。此外,白德彰原本是副导演,因原定饰演霍金龙的演员不符合期待,他穿上军装化妆后形象合适,便出演了这一角色。蒋介石一角由赵恒多扮演,这是蒋介石第一次作为人物角色出现在故事片中,导演要求按彻头彻尾的反派塑造,拍摄时多用近距离仰视镜头突出其凶恶阴险。
影片外景地横跨5个省,群众演员多达五千余人。中央军委大力支持,叶剑英特批4个师的军事预算,内蒙调来了两个骑兵团协助拍摄。军事顾问由吉鸿昌的老部下新乡军分区司令员张公干和装甲兵副司令员张文舟担任,他们为影片拍摄提供了诸多专业建议。
导演齐兴家坚持展现吉鸿昌真实的一面,包括其带有“匪气”、说话粗鲁、大口喝酒等特点。影片还采用了“重复”的拍摄手法,如老战士赵大年的铜箫先后出现六次,体现主人公的成长及其对普通战士的深厚感情。结尾处用挺拔的松枝、腾飞的红霞等空镜头,构成深沉、悲壮的诗一般的意境,升华了主题。
影片开拍之初,曾有指示要求片中人物不得用真实姓名,片名也要改回《塞上忠魂》。张公干和张文舟顶住压力反映给中共中央。1979年7月,胡耀邦批示“《吉鸿昌》影片名字很好”,最终影片以《吉鸿昌》为名于当年国庆节上映。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