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事件持续发酵,录音事件只是冰山一角,靳东陈道明被波及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21:55 2

摘要:法院刚换完证据袋,剧组律师松口认了:采风他确实跟过,但“核心剧本跟他没半毛钱关系”。

《繁花》事件持续发酵,录音事件只是冰山一角,靳东陈道明被波及

“写个名字而已,至于闹到法院?

”——屏幕外这么想的人,大概率没试过被一夜除名,连外卖单上都找不到自己。

程骏年把《繁花》剧组告了,案号新鲜滚热:2024沪知民初字第0789号。

案由三条:署名、侵权、欠薪。

法院刚换完证据袋,剧组律师松口认了:采风他确实跟过,但“核心剧本跟他没半毛钱关系”。

翻译一下:采风=拎包,核心=亲儿子,别来沾边。

可录音不吃素。72段里14段正对“宝总雪芝错过那场戏”怎么哭、怎么剪、怎么留气口,时间戳、微信语音、23版PDF连起来,像给剧本做了DNA亲子鉴定。

网友听完流出的一段,感叹:这口上海话比王家卫还王家卫,你跟我说只是“拎包”?

编剧圈早炸成爆米花。

中国编剧协会白皮书甩出一组冰凉数字:五年412起署名哭告,成功率不到8%。

换算一下,赌桌上一百号人,只有八个能把自己的名字捡回去,其余连板凳都被抽走。

于是《觉醒年代》龙平平带头,23个大佬写联名信:再这么玩,以后字幕只剩“等等”。

平台也怕火烧仓。

优酷、爱奇艺后台悄悄上线“创作历程追溯”,说人话就是:谁哪天敲了哪个字,系统留尸首,别再玩“一夜蒸发”。

东京电影节更绝,2025直接把“署名透不透明”当评奖硬杠杆,糊弄评委前先摸摸自己良心。

大洋对岸的WGA把这事写进年报,标题贼损:“东方繁花,西方警钟”。

法国《电影手册》干脆把中法署名制度摆一起,配图标红:中国金字塔,法国圆桌——塔尖只能站一个人,桌边谁都能坐下。

一句话,人家把“署名”当勋章,我们把“署名”当红包,够大就能塞人。

最新消息,国家电影局准备把署名细则塞进《电影产业促进法》修订,2025年上线“电子署名系统”,鼠标一点,名字焊死在片尾,谁也抠不掉。

听上去像给每个创作者发了个“数字工牌”,但能不能落地,还得看甲方肯不肯把“红包文化”先戒了。

所以,这场官司无论输赢,都不仅仅是一个编剧要回名字,更像给整个行业递了面镜子:字幕上那一秒,是尊重,还是遮羞布;是作品,还是商品。

下次片尾滚到“编剧”那行,观众或许会长个心眼——名字还在,说明故事起码没从根上烂。

有人担心:搞这么严,以后谁还敢用新人?

笑话,把名字还给人家,反而没人敢乱摘桃子,才是新人最大的保护伞。

毕竟,繁花再美,也得先让种花的人敢开口说:这朵,是我养的。

来源:活泼香瓜P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