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邓超来演“赤发鬼”?简直是天才!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1 00:08 1

摘要:就我个人观影感受来说,光是邓超的“赤发鬼”,以及视觉特效的全方位升级,“演技享受+视觉盛宴”,就绝对值回票价!

国庆档唯一一部奇幻视效大片《刺杀小说家2》。

到底好不好看?

一句话高度概括本片:思维活跃、脑洞大开,非常符合当下年轻人的精神状态!

就我个人观影感受来说,光是邓超的“赤发鬼”,以及视觉特效的全方位升级,“演技享受+视觉盛宴”,就绝对值回票价!

首先,让邓超来演“赤发鬼”的导演,一定是个天才!

同时让一个反派作为主角的叙事视角,在华语电影中实属少有罕见!

很难想象,一个演员能在综艺大咖和迷人又复杂的反派角色中,如此收放自如!

超哥饰演的“赤发鬼”真身,太绝了!

有血有肉,且入木三分!

让人不自觉联想到了克里斯蒂安贝尔在《雷神4》里的“弑神者”格尔。

相比第一部赤发鬼“半佛半魔”的怪物形象,第二部邓超真人扮演,更突显出赤发鬼“人性、魔性、神性”三者合一的复杂性。

红发、血瞳、黑袍,不怒自威的人物造型,却与元气大伤后能屈能伸的狡黠行径,形成强烈且鲜明的反差。

而邓超时而癫狂、时而内敛、时而抽象的表演,既有夸张的表现力,又有暴怒、睥睨、悲悯微表情的精细度,角色复杂的情绪转换,行云流水般游刃有余。

所以《刺杀小说家2》具象诠释了,“反派魅力越强,电影就越好看”的默认定律。

其次,你可以永远相信“小说家宇宙”的美术设计和特效设计的审美!

因为特效不仅只是技术问题,更是审美问题。

同时也因为咱们老祖宗的审美,绝对不会错!

始皇帝“水德”的黑色,汉高祖“火德”的红色,可以说是“小说家宇宙”的两大主要色彩元素。

而“黑与红”色彩搭配的高级感,从第一部也延续到了第二部。

包括但不仅限于异世界的多个场景、人物服饰、角色造型等,比如第二部中新增的赤沼、坠龙原、太初秘境等地图场景,再比如赤发鬼“红发、黑袍”的人物造型。

烛龙舰队的造型设计,“红与黑”的色彩元素,始终是“灵魂”。

这些独属于东方美学的美术设计,也都有文化的溯源。

云中城废墟融入敦煌壁画元素,龙骸寺的立柱雕刻参考甲骨文咒语。

连瓦砾崩塌的物理轨迹也基于古建筑力学计算。

美术团队从中国古画中提取灵感,手工雕刻“遒劲”的古树质感,复刻唐代银枪、龙纹甲胄等文物原型,确保兵器花纹100%可在博物馆找到对应出处。

而“云中五虎”的符号设计,在《山海经》中也有迹可循。

比如赤发鬼的饕餮之术,灵感源自于《山海经》中的凶兽饕餮。

《山海经·北山经》记载饕餮“羊身人面,目在腋下,虎齿人爪”,象征贪婪与吞噬。

电影中将其能力具象化为了“发丝缠绕吞噬”,毛发动态生长的恐怖压迫感中,又具有别样的美感。

比如行者的“隐身秘术”,借鉴的则是《山海经·西山经》中的神兽“孟极”。

其状如豹而文首白身,以迅捷著称。影片中将孟极的灵敏特质,具象为了行者的“隐身”能力,并通过棱镜散射光线呈现出若隐若现的轮廓。

比如入云龙的“复生之术”,角色名虽然取自《水浒传》——入云龙公孙胜,但是战甲龙纹设计融合的是《山海经·大荒东经》中的“应龙”元素,复生之术以金粉能量飘散呈现,修复过程由骨骼至皮肤,参考的则是中医的经络理论。

相比第一部2000多个特效镜头,主要渲染压力集中在赤发鬼等少数,第二部技术层面的难度与压力,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第二部视效全面升级,视效镜头增至3000多个。

精细度和震撼度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带来更沉浸的视觉体验。

而当看到导演郭帆“惊喜客串”的时候,我相信很多观众都会有“How old are you怎么老是你”的疑问。

在这里我做个“答疑解惑”的小科普。

《刺杀小说家》其实是国内首部全由中国团队完成的特效大片,而系列两部的特效都是由MORE VFX主导完成,而郭帆则是该公司的股东之一。

MORE VFX同时承担了《流浪地球》系列的视效制作,而《刺杀小说家》中赤发鬼的90万根毛发渲染也是直接受益于《流浪地球》的工业化流程经验。

这是一种特效团队共用、技术经验共享的关系。

而郭帆、路阳、饶晓志等人组成了中国电影“少壮派”,他们通过互相探班、客串、投资形成创作共同体。

比如郭帆影业直接参与《刺杀小说家2》的联合出品,路阳参与《流浪地球2》前期策划。

这是一众“导演圈子”的共生关系,同时也是国内优秀电影人“抱团取暖”,助力华语电影工业化发展的典范。

来源:编剧蓝羽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