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馆藏老胶片 光影忆峥嵘

快播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30 07:30 2

摘要:“现在的孩子们几乎没见过老式电影放映机,老胶片带来的独特画面,对他们特别有吸引力。”博物馆内,指着架子上一排排整齐码放的电影胶片,魏少先如数家珍,“这些铁盒里,既有反映抗战历史的《地道战》《小兵张嘎》,也有反映新中国‘两弹一星’伟大成就的《东方巨响》《中国第一

9月25日,魏少先为邯郸市丛台区滏阳学校学生讲解老式电影放映机使用方法。 河北日报记者 刘剑英摄

伴着“嗒嗒”声,胶片缓缓转动,一束光投向幕布,孩子们的目光迅速被带着“雪花点”的黑白画面吸引……

9月25日,在位于邯郸市丛台区南吕固乡四留固村的红色电影博物馆里,71岁的魏少先熟练地操作着一台老式电影放映机,为参观的学生放映纪录片《为了胜利》。

“现在的孩子们几乎没见过老式电影放映机,老胶片带来的独特画面,对他们特别有吸引力。”博物馆内,指着架子上一排排整齐码放的电影胶片,魏少先如数家珍,“这些铁盒里,既有反映抗战历史的《地道战》《小兵张嘎》,也有反映新中国‘两弹一星’伟大成就的《东方巨响》《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等故事片和纪录片。”

年轻时,魏少先办过砖厂、跑过运输,积攒了数百万元的家底。看到村里文化生活贫乏,再加上儿时走几里路看露天电影的经历,他萌生了给乡亲们放电影的念头,并由此迷上红色电影收藏。

起初,他只是买了一些老电影拷贝和一台简易放映机,邀请邻居来家中看电影。过了一段时间,大家觉着看得不过瘾,还有村民不断问“有没有其他老电影”。为让村民看到内容更丰富的老电影,老魏北上长春,南下广州,奔走全国各地,四处收集老电影胶片。为了买到一部珍贵的老电影拷贝,他曾坐火车三天内辗转几千公里,最终花1.5万元从一位藏友手中购得。时间长了,他不仅耗光了家底,还变卖了老宅。

20多年来,魏少先共收集了150多台电影放映机、4000多部电影拷贝和3000余张珍贵原版海报。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他建起了1700余平方米的红色电影博物馆,设有电影文化展厅、电影放映厅等4个区域。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免费为公众放映。

“我搞收藏不是为了投资,而是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些红色经典影片。”魏少先收藏有不少珍贵的电影拷贝,有的甚至是绝版,但他却不喜欢别人称他为“收藏家”。他说,能利用这些影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他感觉很有价值。

如今,红色电影博物馆被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成为当地党政机关、学校、企业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最多时,该馆一天接待过十几批参观者,单日接待最高人数超3000人次。仅今年前8个月,就有300多个团体前来参观。

“前些年我还经常到军营、社区去放电影,现在体力、精力不如从前了,主要是在馆内给观众讲解。”令魏少先欣慰的是,不仅儿子魏行接过了义务放映红色电影的接力棒,老伴儿和儿媳也主动参与到电影博物馆的日常运营服务中。

今年“十一”期间,红色电影博物馆将在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开设分馆。“到时候一定会吸引更多人来这里观看红色经典电影。”魏少先满怀期待。(河北日报记者 刘剑英)

来源:河北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