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刷到这条数据,脑子里蹦出的不是票房曲线,是朋友圈里檀健次粉丝连夜打榜的截图——凌晨三点还在群里发“再冲一波”。
“3000万预售,8亿封顶?
”
刚刷到这条数据,脑子里蹦出的不是票房曲线,是朋友圈里檀健次粉丝连夜打榜的截图——凌晨三点还在群里发“再冲一波”。
可转头一看,猫眼预测给《震耳欲聋》的区间是8到10亿,像一盆冷水浇在热头上。
粉丝能扛三天,能扛三十天吗?
预售冠军≠最终赢家,这事儿去年《前任4》就演过。
当时也是三天破纪录,最后卡在9亿出头。
反诈题材太密了,从《孤注一掷》到《鹦鹉杀》,观众早被剧透得七七八八。
除非《震耳欲聋》能拍出《我不是药神》那种“看完想报警”的后劲,否则8亿就是天花板。
另一边,《志愿军》放出的15分钟长镜头把我看愣了。
不是吹,是真愣——雪地行军、子弹擦过镜片的轨迹、战士睫毛上的霜,全在IMAX里放大到刺眼的程度。
朋友圈有人吐槽“明星太多像春晚”,可院线经理私下说:“黄金场次售罄,中老年观众点名要看。
”主旋律的底盘,从来不是靠流量。
最意外的是《浪浪人生》。
黄渤+殷桃+刘雪华,这组合像把“爸妈的青春”打包送进影院。
预售里35岁以上观众占47%,三四线城市占比39%,数据冷冰冰,但脑补一下画面:小县城的影院门口,一家三口吃完火锅,顺手买三张票,图个乐呵。
合家欢的杀招从来不是笑点密,而是“看完不尴尬”。
至于《刺杀小说家2》和《三国的星空》,一个缺IMAX,一个缺路人缘,像考试里提前交卷的学霸——不是不会,是时间不够。
票价降了5块,别小看这5块。
去年国庆档平均票价47,今年42,直接让“随便看看”的门槛低了。
院线经理的原话:“以前一家三口得掂量下,现在少喝一杯奶茶的事。
”
最后留个悬念:如果《震耳欲聋》口碑翻车,《志愿军》和《浪浪人生》谁会上位?
我猜是后者——毕竟,能让爸妈主动掏钱买票的片子,才是真正的“国庆档之王”。
来源:江湖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