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烂片排名前十!每部都在刷新观众下限,你看了几部?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21:37 1

摘要:“花了59块买票,结果在影院如坐针毡,2025上半年这十部片子把‘上当’两个字写在了大银幕上。”

“花了59块买票,结果在影院如坐针毡,2025上半年这十部片子把‘上当’两个字写在了大银幕上。”

先说最扎心的数据:十部片子加起来投资接近20亿,总票房却不到10亿,平均回本率只有四成。

换句话说,每投一块钱,只能收回四毛,剩下的六毛直接蒸发。

观众的钱包在滴血,片方的财报在流血,连带着把春节档、五一档、端午档的观影热情一并拖下水。

《恶行之外》是典型反面教材。

2亿成本,8000万票房,古天乐+林家栋+林嘉欣的“三金”配置也救不了。

问题出在剪辑:90分钟的电影,慢镜头占了将近20分钟,观众调侃“看PPT都比这流畅”。

更尴尬的是,这片子在香港本地只卖了300万港币,连古仔的片酬零头都没包住。

梁朝伟上一次公开道歉还是2003年的《地下铁》,二十年后又因为《猎狐·行动》低头。

片子原定春节档,临时撤档重剪,结果越剪越碎。

最离谱的是段奕宏在片中用脸刷卡进金库——镜头扫过去,门禁提示“人脸识别失败”,影院里瞬间笑场。

豆瓣4.6,比《摆渡人》还低0.3,堪称史诗级翻车。

喜剧《真爱找麻烦!》更绝,上映第三天就紧急撤档,转战流媒体。

网友扒出它抄《放课后》的分镜连机位都不带改,乔杉在路演现场被问到“抄袭”直接黑脸走人。

最后平台数据出炉:点播量不到500万,连买热搜的钱都没赚回来。

武侠粉最气的还是《射雕》。

3亿投资,1.5亿票房,金庸迷在豆瓣小组发起“一星运动”,短评区高赞只有一句“肖战演郭靖就像让林黛玉倒拔垂杨柳”。

片方偷偷删了20分钟“魔改”剧情,结果节奏更崩,连梁家辉的欧阳锋都被剪成PPT反派。

有人把锅甩给“流量”,可《猎金·游戏》告诉观众:影帝也救不了离谱剧本。

刘德华+倪妮+欧豪,卡司不差,却让金融小白写金融诈骗——剧中“用U盘直接复制交易所主机”的桥段把真正的投行经理看笑了,直接录了段吐槽视频,播放量破千万。

华仔在采访里罕见认错:“接戏前没看完全本,责任在我。”一句话,让粉丝更难受。

续集魔咒也在《封神第二部》应验。

首部30亿,第二部5.8分,特效从“国产天花板”掉成“五毛版网游”。

最出圈的是“西岐城”全景,被扒出直接用的Unreal Engine商店免费素材,连石头纹理都没改。

观众怒喊:“30亿票房就养了这么个赶工货?”

主旋律也翻车。

《蛟龙行动》军方顾问看完样片直接在朋友圈开炮:“枪战场面像CS1.6,战术动作全错。”黄轩、张涵予、王俊凯加起来票房号召力超30亿,结果片子只卖了3.2亿,排片从30%跌到8%只用了一周。

连文艺片也逃不过。

赵丽颖为了冲奖接拍《向阳·花》,结果剧本虎头蛇尾,结尾强行升华,观众直呼“像被按头喝鸡汤”。

文艺片最怕“假”,一假就飘,5000万票房里至少3000万是粉丝锁场,普通观众占比不到三成。

十部片子看下来,套路一目了然:IP+流量+大场面+热搜轰炸,就是不肯在剧本上多花三个月。

观众早就进化,手机二创、解说视频、专业吐槽遍地,烂片生存空间被极速压缩。

2025上半年,购票平台“想看”转化率首次跌破40%,意味着六成观众点完“想看”又跑了。

有人担心市场会因此萎缩,其实相反——好片子反而更容易脱颖而出。

国庆档《震耳欲聋》豆瓣8.4,票房破15亿,靠的就是扎实剧本+素人演员。

观众不是不看电影,是不吃馊饭。

下次再看到“投资N亿”“全明星”这些噱头,先别急着掏钱,打开豆瓣短评,花十秒扫一眼,能省一张电影票钱,还能保住好心情。

毕竟,时间比票价贵得多。

来源:认真的钢琴n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