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越南导演范天安的处女作《金色茧房》,拿下2023年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故事简单却震撼人心。越南青年善正,在胡志明市靠拍婚礼视频谋生。一夜,他和朋友在街边露天喝酒。摩托车意外相撞。嫂子当场死亡。五岁的侄子成了孤儿。善正被迫带着遗体,返回山里的老家。他还要寻找失
今天聊聊越南 / 法国 / 新加坡 / 西班牙电影《金色茧房》。
片名Bên Trong Vỏ Kén Vàng / Inside the Yellow Cocoon Shell(2023),别名雾中潜行(台) / 雾旅人(港)。
越南导演范天安的处女作《金色茧房》,拿下2023年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故事简单却震撼人心。越南青年善正,在胡志明市靠拍婚礼视频谋生。一夜,他和朋友在街边露天喝酒。摩托车意外相撞。嫂子当场死亡。五岁的侄子成了孤儿。善正被迫带着遗体,返回山里的老家。他还要寻找失踪多年的哥哥。
导演把简单故事拉成一条漫长的河。《金色茧房》的节奏像慢动作。几乎没有激烈冲突。没有戏剧转折。善正的旅程和对话,缓缓展现他的内心世界。精神之旅悄然展开。这种慢节奏,给你空间思考主题:信仰、死亡、家庭、人生意义。
画面美得醉人。越南乡村富硒区的青山绿水,薄雾笼罩的田野,蝴蝶翩翩飞舞。这些不只是风景。蝴蝶象征善正的成长。自然的宁静,对比他内心的空虚。
善正本是精神空洞的城市人。他嘲笑信仰。生活没方向。回到家乡后,他开始反思。对话改变了他。战争老兵讲述牺牲尊严。修女展示信仰笃定。乡村老人传递智慧。他重新审视人生目标。
电影长达179分钟。这是一封三小时的家书,写给所有离乡背井的人。短视频时代,人们三分钟没刺激就想换片。信息要密集。节奏要紧凑。《金色茧房》反着来。它不娱乐你。它让你体验。你放松下来,不再纠结情节。镜头跟着善正的摩托车,在山路蜿蜒十分钟。引擎嗡鸣。风声掠过。你不是看旅程。你经历它。身体感受画面。大脑不解析故事。导演用三小时,逼你停下。
拍摄手法独特。镜头几乎一动不动。中景为主。人物在画面中央或一侧,缓缓移动,然后消失。镜头不追人。不推近。它静静旁观。有人觉得导演偷懒。不用调度演员。不用设计运镜。架好机器,按下录制就行。但拍好它最难。固定镜头不是放弃。是极致控制。每个画面像一幅画。构图、光影、人物位置、空间关系,必须精确。少一点空泛。多一点拥挤。导演需要空间敏感。时间耐心。
这不是无聊。这是生活真相。我们习惯电影的“效率”:快速剪辑,情绪递进,情节推进。《金色茧房》拒绝效率。它说:慢下来。看雨怎么落。听风怎么吹。感受时间爬过皮肤。
主题直击信仰和死亡。善正的妹妹是基督徒。前女友成了修女。她们的信仰给力量。善正却在寻找自己。死亡主题来自妹妹去世。战争老兵回忆牺牲。这些让善正思考生命。恐惧死亡。
英文名《Inside the Yellow Cocoon Shell》藏深意。茧是包裹。是沉睡。是等待蜕变。黄色是佛教袈裟色。也是越南天主教圣洁色。这个“茧房”,是肉体安息所。是灵魂庇护地。进入它,直面死亡。接近信仰。
导演眼中,城市生活异化心灵,就是茧房。善正找回信仰的旅程,就是破茧过程。影片结尾,他脱下衣衫。也脱下隔绝信仰的硬壳。
出发前,善正嘲笑信仰。他剪辑婚礼视频,讽刺虚幻幸福。回到故乡土地,他感受到处处神性。十字架在墙上。葬礼装饰庄重。修女之路环绕。宗教无处不在。导演把自然变成神启。磅礴绿意。无言山水。暴雨冲刷。夜雨中发光的蝴蝶群。这些形成超越教堂的宏大圣殿。
老妇人告诉善正:“与永恒相比,人世的苦难不过一瞬。”导演借这句话表达信仰真谛。善正渐渐领悟。信仰不是遥远神迹。它藏在平凡里。藏在苦难中。老兵战友牺牲时的尊严。陌生人修摩托的无由善意。修女的笃定眼神。善正懂了宗教信仰。
慢节奏探索信仰,新青年思考人生。
来源:妙看影视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