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当他首次踏入哈尔滨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时,馆长金成民的警告如冷水浇头,已有三位导演试图拍摄此题材却不幸陨命。一位香港编剧在创作期间神秘失踪三年,这些警示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存在的死亡阴影。但赵林山毅然签下生死状,以导演的使命对抗历史的遗忘。
导演赵林山耗时五年拍摄电影《731》。
导演赵林山耗时五年拍摄电影《731》,其过程远超普通电影制作的艰辛,更是一场直面历史伤痕与人性深渊的生死博弈。
2017年当他首次踏入哈尔滨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时,馆长金成民的警告如冷水浇头,已有三位导演试图拍摄此题材却不幸陨命。一位香港编剧在创作期间神秘失踪三年,这些警示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存在的死亡阴影。但赵林山毅然签下生死状,以导演的使命对抗历史的遗忘。
五年间他跨越中日俄美四国档案馆,查阅超百万字史料复刻36种人体实验场景,连纽扣样式、文件印章都严格考证。在青岛东方影都剧组1:1复刻731部队四方楼实验室,焚尸炉地砖的血迹、毒气室门上的抓痕均精准还原。
拍摄冻伤实验时,演员在零下20°C冷库中模拟肢体暴露,医疗团队实时监测体温。活体实验场景用硅胶模拟血肉剥离,液压装置呈现脊髓抽干的惨状。这些细节背后是赵林山对历史真相的偏执追求。他深知任何妥协都会让3000多名受害者的苦难沦为数字。
这部电影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一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宣战。当日本右翼势力否认罪行,国内部分人以血腥为由举报时,赵林山用五年时间证明铭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而是以真相为盾守护人类文明的底线。他的坚持让731成为一面镜子,映照出战争对人性的异化,也映照出创作者对历史的敬畏与担当。
来源:梦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