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枯木逢春》拍摄往事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10:34 1

摘要:1958年,我国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毛泽东主席为此写下七律二首《送瘟神》。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编剧王炼奉中共中央防止血吸虫病领导小组之命,构思创作了话剧《枯木逢春》,该剧1959年首演后大获成功,随后导演郑君里找到王炼,将其改编为电影剧本。

老电影《枯木逢春》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郑君里执导,1961年上映。

1958年,我国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毛泽东主席为此写下七律二首《送瘟神》。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编剧王炼奉中共中央防止血吸虫病领导小组之命,构思创作了话剧《枯木逢春》,该剧1959年首演后大获成功,随后导演郑君里找到王炼,将其改编为电影剧本。

影片大部分角色很快确定,如上官云珠饰演方妈妈,钱千里饰演方老爹等,但“苦妹子”和“方冬哥”却迟迟没有合适人选。导演郑君里觉得专业演员“演”的痕迹太重,于是在上海大专学校文艺汇演中寻找新人。最终,上海师范学院的尤嘉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徐志骅被选中,分别饰演“苦妹子”和“方冬哥”。

考虑到尤嘉和徐志骅没有电影表演经验,郑君里将他们的镜头分成一分钟甚至30秒内的小镜头,每场戏都安排成熟演员在旁引导讲解。这种拍摄方式在当时较为新颖,郑君里是较早采用这种方法的导演。

影片部分取景于绍兴平水唐家岙村,庙宇和田野等场景展现了江南农村的特色,为呈现血吸虫病防治前后的乡村景象变化提供了真实场景。

拍摄病中的“苦妹子”与开拖拉机的“冬哥”重逢镜头时,尤嘉和徐志骅真情流露,对视的眼神和笑容将久别重逢的气氛烘托到极致,令旁观的上官云珠感动落泪。

导演郑君里运用《清明上河图》式的长镜头美学,将江南水乡瘟疫阴霾与解放后的生机复苏形成强烈对比。配乐中融入越剧元素,葛炎创作的旋律与画面交织,哀婉的唱腔既展现个体苦难,又赞颂集体力量。

来源:陇东漫步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