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改编自革命母亲陶承的自传体小说《我的一家》,小说1958年出版后,短时间内发行了600万册,影响力巨大,北影厂第一集体据此组织编写剧本,著名编剧夏衍联合导演水华将其改编成电影。
老电影《革命家庭》由水华导演,于蓝、孙道临等主演,1961年上映。
影片改编自革命母亲陶承的自传体小说《我的一家》,小说1958年出版后,短时间内发行了600万册,影响力巨大,北影厂第一集体据此组织编写剧本,著名编剧夏衍联合导演水华将其改编成电影。
于蓝读完《我的一家》后极为喜爱,对陶承敬仰不已,便向丈夫田方打听北影是否有人将其搬上银幕,得知水华是剧本编写负责人后,她主动打电话毛遂自荐。水华被其打动,决定自己拍摄这部影片,并聘请于蓝扮演片中的母亲周莲。
夏衍因有上海地下工作经历,受邀担任编剧。原著中陶承主要是见证人陪衬出现,夏衍和水华将周莲和丈夫、女儿的关系以及她个人的成长作为主线,把大革命时期的风云变幻推到后景,聚焦于一个母亲的视角,使影片情节更加集中。
影片故事发生地在长沙,但拍摄时北影厂选的外景地在常熟,许多镜头在南门坛上完成。1959年初秋,常熟方面配合摄制组,承担了盛大群众场面的组织工作,动员几千人参与拍摄,一些中学生为扮演女兵还剪掉了长辫子,摄制组每天从早忙到晚,最终呈现出气势磅礴的画面。
1961年影片正式公映,引起巨大社会反响,成为社会各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北京大学一天内就连续放映六场,观众达一万二千人。于蓝也凭借出色的表演,荣获第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银圣乔治奖·最佳女演员,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电影演员。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