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银幕回溯苦难,是为照亮未来征程。这些日,电影《731》热映,票房也不断刷新高,已破13亿!上映以来已刷新两项中国影史纪录,成为中国影史单片单日总场次榜冠军,首映日总场次榜冠军,并进入2025年度票房榜前五。千万中国人同上这堂“国民记忆课”,很多人感叹“补上了珍
银幕回溯苦难,是为照亮未来征程。这些日,电影《731》热映,票房也不断刷新高,已破13亿!上映以来已刷新两项中国影史纪录,成为中国影史单片单日总场次榜冠军,首映日总场次榜冠军,并进入2025年度票房榜前五。千万中国人同上这堂“国民记忆课”,很多人感叹“补上了珍贵历史课”。
十一将至,国庆遇上中秋,这个假期“超长”。2025年电影国庆档也如约而至。已经上映的电影《731》也将继续在国庆档中上映。人们走进电影院,同上这堂“国民记忆课”,也是假日里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有网友说:“不敢看,但又想看”。“想看”的背后,是中华儿女对苦难历史的敬畏与担当。影片中,“特设监狱”里被抹去姓名只余编号的受害者,“健康换取自由”的虚伪承诺,将观众从和平盛世拉回到血泪交织的历史现场。据史料记载,1940至1945年间,至少3000名来自中、苏、朝等国的民众被当作“活体实验材料”。即便在国外,人们对历史的敬畏感也发自心底。“令人心碎,这部片子会在全美引发轰动,非常震撼人心。”“只用一个词很难形容我的感受,因为情绪很多,我会说是令人动容,这是一部非常有冲击力的电影。”电影《731》在北美、澳大利亚多地上映,引发全球观众强烈共鸣。
无名者以代号存在,但每个数字都曾代表鲜活的生命。电影《731》超越电影本身,成为民族记忆的载体。那些被剥夺姓名的受害者,在银幕上重获尊严,每个代号背后,是母亲的孩子、孩子的父母,是未能走完的人生轨迹。“你若记得,我便活着”,片尾这八个字穿透内心,令人动容。近日,在哈尔滨平房区731遗址现场,参观量同比增长三倍,许多家庭带着孩子前来献花,在缅怀追思中铭志前行。“我们既为先辈们曾经遭受的苦难而感到非常痛苦、惋惜,又为如今国家的强大而感到骄傲。”从苦难中走来,人们更加深刻懂得和平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日之和平。
历史不会随着时间而冲淡,反而是指引方向的“指针”。为什么要重温苦难?这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影片中冻伤实验、细菌战等场景令人窒息,但正是这种痛感让人们深刻理解:今日的和平发展环境,是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观众留言簿上写满“强国有我”的誓言;高校思政课堂将电影与近现代史教学相结合,让历史认知转化为青春报国的实际行动。
历史活在心间,未来就在脚下。当下的中国,正以自强不息告慰历史、创造未来。农业科技人员紧握中国种子,为良种装上“中国芯”,一粒粒“尊严种子”破土而出;工业领域打造出领先世界的“复兴重器”;文化领域创作出振奋民族的“精神食粮”。从C919翱翔蓝天到“奋斗者”号深潜万米,再到量子计算迎来颠覆性变革,每个领域都在践行“吾辈自强”的誓言。这些成就与银幕上的历史形成强烈对照,彰显中华民族从屈辱到复兴的伟大跨越。个体奋斗汇入时代洪流,终成复兴伟力。放眼望去,在科研实验室里,科技工作者甘于“板凳坐得十年冷”,让更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在西北戈壁,支教老师一支粉写春秋,在三尺讲台上为国育才;在沿海地区,边防战士风雨无阻巡逻宣誓“寸土不让”……每个人都是复兴征程上的“活力浪花”,亿万人的奋斗正汇聚成不可阻挡的前进洪流。
和平盛世需守护,复兴征程无坦途。当今世界依然充满挑战,科技封锁、贸易制裁等手段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铁律从未改变。影片中那段屈辱历史,恰恰反衬出今天坚持高质量发展、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从历史到现实,从战火纷飞到国家富强,影院里的悲愤,终将化作奋进复兴征程的坚强动力。(作者 周军)
来源:安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