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片被垄断后,电影大佬彻底怒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22:33 2

摘要:731上映后,几乎是以风卷残云之势,垄断了国内院线市场70%以上的排片,几乎占据所有的大银幕和所有黄金场次。

731上映后,几乎是以风卷残云之势,垄断了国内院线市场70%以上的排片,几乎占据所有的大银幕和所有黄金场次。

一段民族灾难史,一句“铭记历史、吾辈自强”,引爆了观众的爱国情怀,然而,当大量有辨别是非能力的观众,买单冲进电影院之后,发现自己被愚弄了:这只是一部裹着民族灾难的外衣,拍得一塌糊涂的商业类型片!

然而,在民族激情的鼓舞下,在“不看就是不爱国”的舆论引导下,还是有很多没看过的观众走进了电影院。

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电影院的排片依旧居高不下,电影票房也在突飞猛进。

电影上映之初,就有很多观众和博主发表了真实的看法,但基本上被唾沫星子淹没了。

直到越来越多的小男孩站出来,说皇上啥也没穿啊,光着腚就上街了。文武百官和全城百姓,好像才恍然大悟的样子,哦,真是啥也没穿啊,我才发现呢!

滑稽的是,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一些人在鼓吹,逻辑也奇妙得很,说这是一件别出心裁的新装,虽然看上去没衣服,但已经超越了衣服本身,已经不能用“质量”来衡量了!

这绝对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次至暗时刻!

闹剧之下,几乎埋葬了同期上映的将近100部电影。长长的上映片单里,哀鸿遍野。

731上映当天,垄断了71.5%的排片,留了不到三成的影厅,给还在上映的100多部电影。

热门影片《捕风追影》分到8.4%的排片,单日票房较前一天减半,只有347万。

跟在后面的《南京照相馆》《窗外是蓝星》单日票房105万。

再往下,就没有单日票房过100万的电影了。

口碑佳作《浪浪山小妖怪》单日票房也才达到94万,《奇遇》《红丝绸》票房都只有60多万。

这些电影都是暑期档的尾巴上映的,票房已经有所斩获,还不算很惨。最难过的莫过于《轻于鸿毛》了。

这部电影9月13号上映,首日排片20%,综合票房533万。

结果,上映5天后,就遇到731了,排片直接降到了1.3%以下,每天的票房也降到了20万左右。

这部电影虽然不是大制作,但主演有宋佳,成本也不会太低了,毕竟《山花烂漫时》《好东西》爆了以后,宋佳演电影的片酬肯定也是水涨船高。何况,还有佟丽娅和其他演员呢?

分到手的票房,可能还覆盖不了演员的总片酬,血亏无疑了。

气得出品方的老板陈砺志发了一条朋友圈:

“朋友圈任何昧着良心夸或者推荐去看某电影的(电影关联方除外)影视从业者,一律拉黑删除。我们自己都不尊重电影,电影就永远不可能被尊重。”

陈老板吐槽的电影是哪个,大家都懂。

本来想去支持一下《轻于鸿毛》的,发现周边的影城都没有排片。我无法评价《轻于鸿毛》的好坏,但能读懂一个资深电影人的愤怒和无奈。

《轻于鸿毛》豆瓣开分6.4,应该比不知道出于某种原因,迄今还没有开分的某电影要强吧!

一个健康、有序的电影市场,应该是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市场,既要有商业类型大片的绚丽,也要有低成本剧情片的一席之地。

电影也应该回归到电影本身,不能过于受到政治、情绪所引导,只有这样,电影才能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好看。

电影院作为电影的终端市场调控者,也有责任去平衡和引导市场走向,让更多好看的、有价值的电影跟观众见面。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关注炒作的热度和排片费的多少,虽然短期内能赚一波快钱,但无异于饮鸩止渴,如果持续消耗观众的观影热情和信任,就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厌弃电影,去亲近短视频和短剧。

到那时候,电影院就算是求爷爷告奶奶,可能观众也不会回来了。

最后,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下陈老板的感言吧——

我们自己都不尊重电影,电影就永远不可能被尊重!!!

来源:影人杨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