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们听说了吗? 前几天那个金鸡奖提名发布会,可真是热闹啊! 我那天刷手机看到新闻,易烊千玺又双叒提名最佳男主角了,这已经是第四次了! 我的天,这小伙子才多大啊,就已经在金鸡奖上刷存在感刷得这么猛。 记得第一次他提名的时候,我还觉得是不是运气好,现在看下来,人家
嘿,你们听说了吗? 前几天那个金鸡奖提名发布会,可真是热闹啊! 我那天刷手机看到新闻,易烊千玺又双叒提名最佳男主角了,这已经是第四次了! 我的天,这小伙子才多大啊,就已经在金鸡奖上刷存在感刷得这么猛。 记得第一次他提名的时候,我还觉得是不是运气好,现在看下来,人家是真有实力。 发布会是在北京开的,9月26号,红星新闻报的,现场肯定挤满了记者,闪光灯咔嚓咔嚓的,易烊千玺估计都习惯这种场面了。
但你们知道吗? 这次提名名单一出来,网上就炸锅了。 有人说易烊千玺这是要创纪录的节奏,也有人吐槽说金鸡奖是不是偏爱流量明星。 说实话,我看名单里还有朱一龙、刘昊然这些,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朱一龙第二次提名了,演《志愿军:存亡之战》里的李想,那片子战争场面宏大,他演技确实稳。 刘昊然是第一次入围,凭《解密》里的容金珍,这小子从《唐人街探案》一路走来,终于混到主角提名了。 还有大鹏和黄晓明,大鹏从喜剧转型,黄晓明老戏骨了,这五人阵容,简直像神仙打架。
我翻了下资料,这次金鸡奖电影节定在11月11日到15日在厦门办,颁奖典礼是15号晚上。 发布会还公布了海报,金鸡形象昂首挺胸的,寓意唱响中国电影未来。但我觉得吧,每年金鸡奖都搞这种高大上的调调,实际评选时总有人吐槽不公平。 比如易烊千玺四次提名,但一次都没赢过,这次会不会轮到他? 网上粉丝已经吵翻天了,有人说该给年轻人机会,有人觉得老演员更靠谱。
说到其他奖项,最佳故事片提名了六部电影,《小小的我》《长安的荔枝》这些,类型挺杂的,有战争片有文艺片。 最佳女主角提名里,宋佳和咏梅这些实力派在列,但段奥娟这种新人也能入围,让我有点意外。配角奖项更热闹,惠英红、蒋勤勤这些名字一看就是戏骨级,但钟楚曦这种年轻演员也挤进去了,说明金鸡奖在平衡新旧势力上费了心思。
幕后奖项部分,最佳导演提名有大鹏、陈思诚这些商业片导演,也有顾长卫这种文艺范儿的。 摄影、音乐、剪辑这些技术奖,提名者都是行业大拿,比如曹郁搞过《解密》的摄影,鲍德熹参与《蛟龙行动》,但普通观众谁关心这些啊? 我们只在乎谁上台领奖时能爆金句。 我记得去年颁奖礼上,有个获奖者感谢词说太长,被网友吐槽啰嗦,今年会不会又出这种梗?
电影节还安排了陈飞宇和宋茜当推介人,估计是想吸引年轻粉丝。但金鸡奖这几年总被说商业化太重,艺术性打折。 比如外语片提名里有美国片《F1:狂飙飞车》,泰国片《姥姥的外孙》,但国产片还是主导。 戏曲片和纪录片提名一堆,我敢说大多数年轻人根本没看过这些,奖项设置是不是有点脱离群众?
数据方面,报名影片212部,参赛范围是2024年7月到2025年6月上映的片子。易烊千玺提名作品《小小的我》是游晓颖编剧的原创剧本,朱一龙的《志愿军》是陈凯歌和张珂编的剧。 这些细节,粉丝们肯定扒得门清,但普通路人可能就瞄一眼标题。 关键时间点是11月颁奖,现在才9月,中间这两个月,估计会有各种预测和拉票战。
我还注意到,最佳儿童片提名里有《月光里的男孩》《再见萤火虫》这些,但儿童片市场一直不温不火,金鸡奖给它们设奖项,是不是在鼓励小众类型? 反正我觉得,奖项越多,争议越大。 比如最佳美术片提名《哪吒之魔童闹海》《熊出没·重启未来》,这些动画片票房高,但艺术性能不能拼过实拍片,就难说了。
话说回来,易烊千玺四次提名都没获奖,这次要是再落空,粉丝会不会暴动? 但金鸡奖历史上,像黄晓明这种多次提名才获奖的例子也有。 提名名单一公布,微博热搜就上了好几个,易烊千玺的话题阅读量破亿,朱一龙粉丝团在刷数据,刘昊然后援会发祝福,饭圈文化简直成了颁奖礼的一部分。 但评委们看的是演技还是人气? 这就难讲了。
电影节活动有50多项,包括影展和座谈会,主题是中国电影120周年。 但现在的电影市场,流媒体冲击大,影院票房下滑,金鸡奖能不能提振行业信心? 我看未必。 去年获奖影片《人生大事》票房不错,但艺术片还是叫好不叫座。 今年提名里《好东西》《家庭简史》这些文艺片,估计又是小众狂欢。
另外,技术奖项的提名者,像最佳录音的王丹戎、最佳美术的陆苇,都是幕后英雄,但媒体报道少得可怜。 普通观众只认得明星,谁关心录音师是谁? 这种失衡,是不是反映了电影产业的某种偏见? 我记得有次采访里,一个剪辑师吐槽说,奖项总给导演和演员,技术团队像透明人。
现在网上已经在猜谁会是最终赢家。 易烊千玺的《小小的我》讲自闭症题材,容易赚眼泪;朱一龙的战争片正能量足;刘昊然的谍战片烧脑。 但金鸡奖评选标准一直模糊,有时偏主旋律,有时重艺术创新。 去年最佳男主给了张译,今年会不会转向年轻人? 争议点就在这里:奖项该鼓励创新还是坚守传统?
提名名单里,易烊千玺是00后,朱一龙80后,刘昊然90后,大鹏和黄晓明70后,年龄跨度这么大,评委怎么权衡? 有影评人说,金鸡奖在学奥斯卡搞多样性,但学得四不像。 比如最佳外语片提名,美国片占俩,但欧洲片少,亚洲片除了泰国没别的,是不是地域歧视?
发布会还提到海报设计寓意光明未来,但电影行业问题一堆:盗版、流量造假、剧本雷同。 金鸡奖能不能推动改革? 我看悬。 颁奖礼那天,肯定有明星穿礼服走红毯,网友吐槽造型,媒体写通稿,但真正讨论电影质量的没几个。 易烊千玺要是获奖,估计热搜爆了,要是没获奖,粉丝又得骂街。
但我说这些,不是要唱衰金鸡奖。 毕竟它是国内最高电影奖项之一,提名就是认可。 只是觉得,奖项背后的人情世故比电影还精彩。 比如陈飞宇当推介人,是不是因为他爸陈凯歌的关系? 这种联想,难免让人嘀咕。电影节在厦门办,当地旅游估计能蹭波热度,但对电影本身帮助多大?
最后,我想问大家:你们觉得金鸡奖的提名,是真实力的体现,还是人情票的结果? 易烊千玺四次提名,该不该给他一个奖? 或者,奖项本身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在流媒体时代,我们还需要这种传统颁奖礼吗? 都来聊聊吧。
来源:副本Z-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