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延禧攻略》火了。除了宫斗戏中的勾心斗角,辛芷蕾饰演的尔晴也成了剧里无法忽视的存在。原本,尔晴只是个“两面派”小角色,没想到她用一股狠戾的气质,让观众又爱又恨,“尔晴”一度成为网络热词。观众纷纷在弹幕中说:“辛芷蕾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其实,所谓“亮
2018年,《延禧攻略》火了。除了宫斗戏中的勾心斗角,辛芷蕾饰演的尔晴也成了剧里无法忽视的存在。原本,尔晴只是个“两面派”小角色,没想到她用一股狠戾的气质,让观众又爱又恨,“尔晴”一度成为网络热词。观众纷纷在弹幕中说:“辛芷蕾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其实,所谓“亮眼”的瞬间,背后藏着的是漫长的铺垫和努力。
辛芷蕾的成名并不算顺利。很多人可能会以为,她一定是天生的“演艺料子”——毕竟她的长相有种刺眼的辨识度,气质清冷又带点冷艳,适合大银幕。但事实可没这么简单。早期,她只能在一些小制作甚至不知名的影视作品里跑龙套。《画皮》里演个不引人注意的小角色,需要清冷的气质,她尽力在极少的台词里完成自己的情绪传递,虽然没大火,但业内开始注意到这个姑娘,“眼里有戏”。
谁也无法奢望,成为主角是种天降的幸运。辛芷蕾这一路走来,除了独自打拼,其实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她姐姐是家里的“功臣”,为了让她追逐演员梦,姐姐甚至放弃了事业发展,拿出积蓄送她去学表演。一个人的梦想,往往是整个家庭的托举。有时候,这种支持让人想起章子怡的经历——当年,她的父母也把全部积蓄花在了培养她的演艺之路上。不同家庭,但类似的爱,悄悄铸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演艺人生态。
真正让辛芷蕾“出圈”的,还是她对复杂角色的驾驭力。从《延禧攻略》里的“毒”到《庆余年》中反派叶轻眉的“隐忍”,她在选择角色上注重挑战不同的戏路。尤其是“叶轻眉”这一角色,她要同时传递出角色中的母性柔情与心机隐忍,人物性格的多重性格,不少观众感叹:“这个角色不能是别人,就是辛芷蕾。”辛芷蕾抓住了这份角色呈现的难度,并完成了一次次演技突破。
而最近让她彻底站上国际舞台视野的,则是电影《日褂中天》。她饰演的“美云”是一个充满矛盾与挣扎的女性角色,这种人物通常很容易滑向用力过猛的情绪表演,但辛芷蕾靠眼神和肢体语言,将角色的内心挣扎一点点缓缓放出,仿佛所有的疼痛都在无声里完成。这样的表演,让人瞬间想起凯西·阿弗莱克在《海边的曼彻斯特》中那种内敛又痛苦的“沉默感”表演。辛芷蕾用冷静不张扬的方式打动了威尼斯电影节评审,最终拿下“最佳女演员”的桂冠。
不过,辛芷蕾的获奖,还是引发了一些舆论争议。有人说,欧洲电影节太偏爱“贫困女性困境”的题材,辛芷蕾的《日褂中天》不过是“踩中了风口”。对于这样的观点,她没有刻意辩解,却在公开发言时提到:“每一种影像选择都有文化价值。我希望中国电影能够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被排除,这是我们的责任。”一句话,让我们更清楚她对国际舞台中国电影位置的思考,也让那些质疑显得苍白了几分。
其实,这次威尼斯影后头衔的加持,让人不禁联想到国产电影的国际化历程。从张艺谋打造《英雄》的大片时代到如今靠深度叙事取胜的文艺片模式,像辛芷蕾这样的演员,用表演和角色推进这样的进程,成为了新时代国产电影的另一种输出典型。就像影迷们会拿辛芷蕾与周冬雨一起讨论,后者靠青春电影打出一片国际天地,辛芷蕾则靠复杂角色的塑造走上了另一条路径。两者风格、大局各异,却都在向世界表达中国电影人的另一种气质。
这也并不是辛芷蕾第一次成为话题焦点,她在综艺《口红王子》里自封“国际巨星”,一句玩笑却狂吸流量,“辛芷蕾式”的自黑和豪气让人看到了她荧幕外很“接地气”的一面。与剧里“狠角色”不同,她在综艺里似乎少了“毒舌”的距离感,多了份讨喜的坦率。而这种性格也让她的人设变得更加耐看。不少观众这样评价她:“她不只是在演戏,她是纯粹活出了自己的角色。”
从龙套到主角,从小情绪到大力量,《日褂中天》只是她一个阶段的证明,不一定是终点。回看这些年她走过的路,你会发现,她对自己的目标很清晰:不制造撕裂感的情绪噱头,但一定拼尽全力让每个角色有深度。她曾说:“演员是被角色定义的,不是被学历定义的。”一步一脚印,也许正是这种笃定态度,让她走出了自己的“国际巨星”路径。
当然,我们永远无法预测,辛芷蕾接下来是否还能超越这个巅峰。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刻,她用自己的方式,让国产电影和中国演员再次站到了国际舞台。对此,我们也只能期待下一个“辛芷蕾时刻”,或许就在不远的未来。
来源:小勇侃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