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在今年5月就率先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进行了全球首映,该片是这位青年导演的第二部长片作品,相比前作《僵尸》,展现出了更独特的创想、更宏阔的野心与更坚决的掌控力。
《风林火山》终于要上了,影片前后让观众等待了8年之久。
影片在今年5月就率先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进行了全球首映,该片是这位青年导演的第二部长片作品,相比前作《僵尸》,展现出了更独特的创想、更宏阔的野心与更坚决的掌控力。
影片标题源自我国的《孙子兵法》,
其原意在形容一种战斗的要诀: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从目前国际映后评论来看,影片遵循了这样的创作原则,构建了一个香港异世界的幽灵群像,汇聚成了一座仿佛从未来降临于我们的香港类型电影博物馆。
比起影片好坏,目前外界对影片最大的关注点仍集中在演员卡司上,这同样是片方此次官宣之后突出的方向,就连票务平台的宣传大字报上,都将“罕见阵容”作为重要的宣传语。
虽然近几年,香港电影的阵容一直在不断变体,挑大梁的总是那些熟面孔,这群人也多是被标榜为“劳模”。总是让人好奇,为什么港片男主角总是他们?到底《风林火山》的阵容,为何属于“罕见”呢?
1
仅看演员阵容,梁家辉、刘青云和古天乐的联手并不令人意外——刘青云与古天乐的合作早已屡见不鲜。而此次最引人瞩目的变数,无疑是金城武的加入。
对很多年轻观众而言,上一次在大银幕上见到金城武,可能还是2017年的《喜欢你》。这个名字对他们来说,或许有些陌生甚至冷门;然而在更多影迷心中,他却是极具标志性的巨星,是堪比“四大天王”般的存在。
从目前《风林火山》的宣传物料来看,金城武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同为重量级演员,这却是金城武首次与梁家辉、刘青云、古天乐合作,更不必说片中的一众新生代演员。
金城武在中国台湾出道后便赴香港发展。早期虽因外形出众备受关注,却常被调侃为“木头美人”,直至遇到王家卫。
一部《重庆森林》,让那个连吃30罐凤梨罐头的演员真正找到了表演的灵魂。不可否认,他略带忧郁的气质使其更多受到爱情片和文艺片的青睐。
但有趣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城武也是导演朱延平喜剧作品的固定班底。最为80后、90后所熟知的,当属1995年的贺岁片《中国龙》,金城武担任男主角,搭档释小龙、郝劭文和吴孟达。
在该片中,金城武还戏仿了法国电影《情人》中的经典形象——而原版角色正是由梁家辉饰演。这也成为《风林火山》之前,两人在大银幕上唯一的间接联动。
回看几位男星的成长,恰恰很多时候都有所错开了。
金城武在出演《重庆森林》时,梁家辉已经拿下过两座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奖杯,有着更多角色的选择空间。刘青云彼时刚凭借无线重头戏《大时代》真正走红,有了更多电影男主角的机会,只是除了《新不了情》之外,更多还是集中在警匪片中;而古天乐尚未因《神雕侠侣》的“杨过”一角崭露头角。
我们同样发现,在金城武的作品履历中,多数都是非常稳定的合作班底,就像他后续的两部电影《摆渡人》和《喜欢你》,分别是王家卫导演和陈可辛导演的创作团队。这种较为固定的合作模式,也让他和其他演员少了一些碰撞火花的机会。
不过,许多人或许不了解,金城武早期曾与同样参演《风林火山》的任贤齐合作过《报告班长3》。此次合作将是两人时隔三十余年的银幕重逢。
相比之下,其他三位男演员之间早已建立起密切的合作网络。
梁家辉、刘青云与古天乐两两均有多次合作,三人更曾于2006年共同出演《恋上你的床》。即便刘青云与古天乐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已合作近二十部作品,此次加入金城武的全新阵容,依然令人对《风林火山》充满期待。
除了这些男演员之间的互动,和女演员之间的合作同样精彩。
影片中,刘思欣是关键的灵魂人物,而饰演该角色的高圆圆与香港电影颇具渊源。她和古天乐自《宝贝计划》开始合作,后续更是合作了《单身男女》系列、《高海拔之恋Ⅱ》在内的多部银河映像制作的爱情轻喜剧。
可见,这些旗鼓相当的演员相聚在一起,不仅成为了市场上最具号召力的因素,在强强联手的过程中也总能碰撞出“1+1>2”的化学反应,无论文戏还是武斗,都会贡献过目难忘的高光时刻。
2
相比过往的香港电影,全明星阵容并不算罕见。即便在当下的港片市场中,像“梁家辉+刘青云+古天乐”这样的组合也并非难得一见。
香港电影产业早年深受好莱坞模式影响,“造星”始终是其发展的重要课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得益于广阔的海外市场,香港电影步入“黄金时代”,年产量高达数百部。配套的艺员培训体系持续为行业输送人才,不断缔造出耀眼的巨星。
刘德华、梁朝伟等演员多数出身于无线电视台艺员训练班。电视台与艺人之间相互成就,使他们从出道之初便吸引了大量追随者。
在当时的香港娱乐圈,影坛与乐坛界限十分模糊。
梅艳芳、张国荣等歌手最终都投身电影行业,而刘德华、周润发等影星也曾发行音乐专辑。多数艺人普遍跨界发展,电影、唱片和演唱会共同构成了明星影响力的多重载体,整个行业的核心在于明星的宣传与包装。
彼时,香港的明星运作机制常被类比于好莱坞。经纪公司会组织影迷会,安排艺人接受影视报刊专访,为影片宣传造势。这一整套成熟的产业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持续影响着后来乃至当下的艺人运营体系。
在80年代中后期,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之间常相互支持。尽管外界常将周星驰与成龙视为竞争对手,周星驰仍客串出演了成龙的电影《玻璃樽》。
为提升票房,明星效应被不断强化,黄百鸣制作的合家欢式贺岁片便是典型。这种“集邮式”的明星群戏在80年代中后期兴起,至90年代初因制作成本攀升达到顶峰。
除黄百鸣的商业喜剧之外,导演王家卫的群星阵容同样成为经典。
无论是《阿飞正传》《2046》还是《东邪西毒》,明星在他的镜头下不再是焦点,而是叙事的工具。即便戏份可能被大量删减,仍有许多演员愿意在王家卫的作品中亮相,只因“王家卫”这三个字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
时至今日,随着市场收窄、制作团队北上,香港本土培养新人的土壤日渐稀薄。这类全明星阵容已愈发少见,因此常有人感叹香港演员青黄不接。但究其根本,香港演员并非缺乏实力,而是缺乏机会。
或许,昔日辉煌的阵容难以复现,但这同时也为香港影视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各路人才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因此,片面唱衰“香港电影已死”并不可取——曾经的传奇,正以另一种形式持续焕发生机。
谈谈你对《风林火山》的期待
来源:1905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