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爽片”狂潮下,我们正在消费先烈的鲜血与历史的重量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03:36 1

摘要:刷到《苍狼之特战突击》的推荐时,我盯着屏幕里那个风衣笔挺的主角良久,他站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发型丝毫不乱,眼神锐利如刀,像极了某个时尚杂志的封面大片。而“抗战英雄爽片”的标签,像一根细针,刺破了我对历史的所有想象。

刷到《苍狼之特战突击》的推荐时,我盯着屏幕里那个风衣笔挺的主角良久,他站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发型丝毫不乱,眼神锐利如刀,像极了某个时尚杂志的封面大片。而“抗战英雄爽片”的标签,像一根细针,刺破了我对历史的所有想象。

1937年的南京,一个叫约翰·拉贝的德国人在日记里写:“街道上堆满了尸体,自行车压在尸体上,小推车也压在尸体上……”真实的抗战,是这样的血肉模糊,是这样的绝望与挣扎。可在“爽片”里,我们看到的是主角单枪匹马团灭敌人的“壮举”,是子弹永远绕着主角走的“奇迹”。

我的太爷爷曾是一名普通的抗日战士,他活着从战场上回来,却在无数个深夜被噩梦惊醒。他总说:“那时的日子,命是拴在裤腰带上的。”我无法想象他和战友们是如何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死守阵地,可我能确定的是,他们绝不会像“爽片”主角那样,穿着一尘不染的风衣在战场上“耍帅”。

当我们把“以一敌百”的爽感加诸于抗战英雄身上时,我们其实是在轻描淡写他们的牺牲。那些倒在血泊里的无名战士,那些在地道里忍饥挨饿的平民百姓,他们的苦难,不该成为“爽文”的背景板。

我曾在博物馆里见过一件真正的抗战军装,它的肘部和膝盖处布满了补丁,布料硬邦邦的,像一块被风化的石头。讲解员说,这是一位年轻战士留下的,他牺牲时,年仅19岁。那件军装,比任何“爽片”都更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可现在,越来越多的“抗战爽片”正在把历史变成一个巨大的游乐场。主角们在这里“打怪升级”,观众们在这里获得廉价的快感。我们记住了主角的“英勇”,却忘记了那段历史的真相。

《觉醒年代》为什么能打动那么多人?因为它没有把陈独秀、李大钊们塑造成“完美英雄”,而是展现了他们的挣扎与彷徨。他们也会犯错,也会迷茫,但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这种真实感,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复杂性,也让我们对先辈们的选择多了一份理解。

我的外甥女最近迷上了一部“抗战爽片”,她总是模仿剧中主角的动作,嘴里喊着“打鬼子”的口号。我问她:“你知道什么是鬼子吗?”她茫然地摇摇头。那一刻,我突然很害怕,如果我们的下一代是在这样的“爽片”里认识历史,他们会如何理解那些沉重的牺牲?

我们需要的,不是“爽片”里的虚假英雄,而是能让我们感受到历史温度的真实叙事。就像《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那些士兵,他们邋遢、自私,甚至有些懦弱,但在国家大义面前,他们选择了牺牲。这样的英雄,才是有血有肉的,才是值得我们铭记的。

我常常想,如果太爷爷能看到现在的“抗战爽片”,他会作何感想?他会不会觉得,我们是在拿他们的苦难开玩笑?

那天,我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个关于“八百壮士”的视频,评论区里有人说:“这比那些爽片好看多了。”是啊,真实的历史,永远比虚构的“爽文”更震撼人心。

我们可以喜欢“爽片”,但请不要用它来消费历史。那些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先辈们,他们值得被尊重,值得被铭记,而不是被塑造成“爽文”里的工具人。

当我们在屏幕前为“爽片”主角的“英勇”欢呼时,别忘了那些真正的英雄——他们没有主角光环,没有逆天改命的能力,他们只是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历史不是用来娱乐的,它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别让“爽感”吞噬了我们的记忆,因为有些牺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来源:长白0h4g一点号

相关推荐